1月產銷雙超160萬輛 乘用車增勢最猛
車市開門紅 高歌迎新春
□ 本報記者 張海燕
在農歷新年來臨之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無疑為新年準備了一份大禮,增添了不少喜人氣息。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60萬輛,環比、同比均保持大幅度增長,實現開門紅的大吉行情。數據顯示,乘用車增長勢頭最猛,同比增長超過100%,所有車型的銷量均實現了70%以上的增長;自主品牌轎車及乘用車繼續保持優勢地位,市場占有率創下歷史新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維持2010年生產完成1500萬輛的預測不變。
不過,在各大車企紛紛調高2010年產能規劃的情況下,專家提醒汽車行業,需警惕產能過剩跡象。
開門紅基于三大原因
我國汽車1月產銷量分別為161.47萬輛和166.42萬輛,環比增5.04%、16.83%,同比增143%、124%,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其中,1月乘用車共銷售131.60萬輛,環比增長18.11%,同比增長1.1倍,產銷量均創出月度歷史最高紀錄;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7.08萬輛和34.8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0%和177%,商用車產量創歷史最高紀錄,而銷量則接近2008年3月創下的單月銷售35.61萬輛的最高紀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盡管2010年宏觀經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經濟發展仍很艱難,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維持2010年完成1500萬輛產銷量的預測不變。
針對今年開門就出現如此好的產銷成績,董揚對記者表示,主要是3大因素導致1月汽車產銷開門紅。第一,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購車需求旺盛;第二,2009年在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汽車需求市場被激活,盡管今年的購置稅優惠力度不如上年,但國家依舊對汽車工業實施了一系列的促進政策,拉動了汽車消費;第三,上一年的旺盛需求遞延,今年1月的熱銷大部分是上年結轉下來的訂單,上年年底出現的多種車型一車難求局面在今年1月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
據統計,銷量排名前十的轎車企業銷量也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上海通用、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比亞迪、北京現代、東風日產、奇瑞、吉利、長安福特和神龍。這10家企業共銷售57.96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6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朱一平表示,1月份汽車市場主要特點是銷量增長明顯高于生產,同比保持高速增長,而商用車同比增速高于乘用車。她同時認為,1月的情況不能說明全年,2010年宏觀經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汽車工業的發展情況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去年市場政策效果顯著
2009年,我國國產汽車產銷雙超136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6%,并一舉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談起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因素,董揚強調,經濟穩定發展和政策因素是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為719.55萬輛,同比增長71%,銷售增長貢獻度70%。“購置稅減半政策對汽車產銷增長影響的力度最大。”董揚說,除此之外,受到汽車下鄉等政策影響,2009年我國的二、三線城市成為2009年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據統計,2009年二、三線城市銷售分別增長41%和51%,一線城市銷售增長了34%;從增長貢獻度看,2009年二、三線城市銷售增長貢獻度分別為40%和34%,一線城市銷售增長貢獻度為26%。
據中汽協統計,去年排名前10家汽車集團市場占有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達到87%,與《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超過90%的目標僅差3個百分點。去年汽車銷量超過百萬輛的企業集團達到5家,比上年增加兩家。分別是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和北汽。上汽銷量去年首次超過200萬輛,躋身世界第八大汽車集團。
隨著銷量大幅增長,汽車業的利潤進一步回升。據2009年汽車工業17家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指標快報顯示,其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企業盈利水平普遍提高。
數據顯示,2009年汽車業營業收入為15128.08億元,同比增長30%,增幅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利稅總額(稅收占60%左右)共達2240.94億元,同比增長68%,由2009年的負增長變為正增長。
在汽車行業帶動下,大多數相關行業實現了正增長,如鋼材、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業、橡膠制品業等。汽車產業的強勁復蘇,有力地帶動了工業增長的整體回暖和經濟企穩回升。
謹慎擴張不忘產品質量
眾多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已進入汽車消費的普及期,我國汽車未來幾年的需求增長被看好。
去年產銷形勢的火爆,使大多車企產能難以跟上銷量的超預期增長。為此,各大車企紛紛調高2010年產能計劃。例如,比亞迪2010年銷售目標為80萬輛,同比增長79%;奇瑞銷售目標為85萬輛,同比增長70%;長城計劃總銷量為38萬輛,同比增長90%。
盡管去年出現排隊買車的現象,許多車企處于透支產能狀態,但一些專家擔心,2010年車企的擴產量可能會為產能過剩埋下隱患。去年年底,國家產業調控指向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6大產能過剩行業,盡管汽車未在此列,但從專家到主管部門均提出需警惕汽車產能過剩的風險。
董揚在提醒汽車企業在產能擴張上要謹慎的同時,還特別提出,車企在質量和服務上要加強,任何時候任何產品都要注重質量。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汽車行業不存在整體產能過剩,但部分車型確有過剩苗頭。目前國內已出現微型客車熱,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形成和正在建設的生產能力至少700萬輛,而今年銷量在300萬輛左右,且大部分是靠政策拉動,政策變動風險極大。新能源汽車目前處于國家財政補助示范推廣階段,市場并沒有真正啟動。
針對2010年的車市,董揚表示,我國宏觀經濟仍處于較為穩定的增長期,受國際環境影響有限,2010年國家對于汽車工業的支持從根本上沒有改變,居民的購車需求依舊十分旺盛,2010年我國汽車工業仍將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同時,董揚認為,我國汽車工業目前只能說是全球產銷量第一,還沒有成為全球汽車強國,并且隨著汽車產業發展,還將受到能源、資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約。
相關鏈接
根據中汽協1月的統計數據,在乘用車方面,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重慶長安、一汽大眾、奇瑞、上海大眾、北京現代、比亞迪、東風日產和一汽豐田分列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10位,分別銷售11.01萬輛、8.96萬輛、8.61萬輛、8.30萬輛、7.34萬輛、6.82萬輛、6.29萬輛、6.12萬輛、6.02萬輛和4.47萬輛。與上月相比,上海大眾下降比較明顯,上海通用和一汽豐田降幅略低,其他企業呈一定增長,其中重慶長安增速更為迅猛。與上年同期相比,10家企業增長明顯,比亞迪增速依然位居首位。
在商用車方面,北汽福田、東風、一汽、江淮、重慶長安、重汽、金杯股份、江鈴、凱馬和南汽位居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分別銷售5.18萬輛、4.55萬輛、3.29萬輛、2.25萬輛、1.77萬輛、1.67萬輛、1.61萬輛、1.46萬輛、1.18萬輛和1.10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各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一汽增速最為顯著。1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商用車24.06萬輛,占商用車銷售總量的69%。《中國質量報》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