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東莞汽車消費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記者了解到,2009年不少緊俏的車型要排到2010年初才有貨,而不少家庭目前都急于買車過新年。近日東莞市消委會接到很多汽車消費的投訴案例,稱在各種降價、增配、改款等的誘惑下,消費者往往被“忽悠”。對此,東莞市消委會法律顧問李井剛律師對防范節日購車誤區做了系統的整理。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提醒購車者:不要因為節前消費者購車心切,而被各種促銷炒作沖昏頭腦,急于提貨的同時造成疏忽,一定要多長個心眼。
陷阱一:捆綁銷售
案例:
東莞一家保險公司塘廈區經理方先生近期欲購買一輛比亞迪汽F3,去幾家4S店詢問價格,最終發現有一家比其他家要便宜近3000元,于是便急忙交了訂金,想在年前辦好一切手續,開著新車回家過年。
不過,方先生交了訂金之后才知道,該4S店的價格雖然優惠,但其實帶有強制性的附加條件,必須在該店購買全保險,并且要在該店購買車上裝飾品,而且全保險以及裝飾品還不能打折,這樣算下來,不但不比其他店便宜,甚至還要貴一些,這讓方先生非常郁悶。
點評:
大部分車行售車時都捆綁著必須由車行打包驗車上牌、裝飾和保險等“一條龍”的新車服務,而這些服務中可能存在不明加價和服務不到位的風險。
易上當指數:★★★★★
陷阱二:緊俏車型加價賣
案例:
馬先生最近看上了一款汽車。上周他到東莞一家4S店看車,銷售員告訴他,現車很緊張,要么加現金2萬元,要么買相當價格的汽車裝飾品,就可以不用等待很快提到車。
“廠家產能不足,我們店每年銷量在全國都是領先的,而且一直跟廠家關系好,才能多拿到幾輛車,有的店加價都不一定能及時拿到現車。”見馬先生誠心看車,又似乎對“加價”的規矩有接受之意,銷售員大方地帶他來到存車處看車,并表示這些車只提供給愿意加價或者買裝飾品的車主。
馬先生覺得不解的是,當他要求看看需要加裝的號稱價值2萬元的汽車裝飾內容單時,銷售員拿來了一份遮遮掩掩的復印件,上邊列有一項項裝飾名稱,旁邊的單項價格卻被遮蓋起來。
點評:
雖然2009年對于車市來說確實是比較特殊的一年,由于2009年初經濟形勢不明朗,導致許多車型由于產能問題確實全年貨源較緊張,但是消費者要從多方了解該車的一些真實信息,多看看周邊城市的一些情況,有些車型其實并不缺貨,也跟著起哄,要求加價。要想年前提到新車,車行就要加價上萬元,愿者上鉤。
易上當指數:★★★
陷阱三:公里數上做手腳
案例:
東莞厚街一位私營企業主李先生上個月中旬經朋友介紹購買了一輛價值13萬多元的商務車,新車買來從表看完全是嶄新的,公里數也為零。然而李先生使用新車才不到半個月,意外情況出現了。某日李先生去洗車,服務人員不經意間說:“你的車好像已經修過了。”李先生在服務人員的指點下,看到車子右側前后兩道門上有重新油漆過的痕跡,與車身顏色有明顯的區別,內層留有一道道的擦痕,車窗接縫處還有人為擦刷的痕跡。李先生馬上找了內行的師傅仔細查看了一番, 師傅檢查之后告訴他,這個車應該是用過一段時間了,而且修理過,車子右前葉子板也不是原配的,是重裝上去的。
點評:
由于新車缺貨,不良車行可能把試駕車的路碼表、傳感器拔掉,讓車輛公里里程始終為零,最終當做新車賣。買車的時候最好多看看汽車的各個零部件,有些部件如果并不新,一定是有問題的。
易上當指數:★★★★★
陷阱四:優惠贈送大“注水”
案例:
“我其實真的不想要這禮包,我一個勁地問銷售員,不要送的萬元禮包,就在價格上便宜8000元不行嗎?我有熟人可以買到這些你們送的東西啊!可是銷售員就是不肯答應,說如果你一定要在價格上便宜的話,最多就給你便宜兩三千元。”有消費者向記者無奈地表示。
萬元禮包,如果折成價格的話,卻只能便宜兩三千元,有些甚至更低。這就是目前許多車行所存在的普遍現象。不言而喻,這些“萬元禮包”其實值不了“萬元”。在這些禮包中,防爆膜是一般的必備品,也是最熱門的促銷內容。
點評: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車行贈送號稱進口或優質的配置產品,其實是一些質量極為低劣的廉價產品。
易上當指數:★★★★★
陷阱五:擅自違法改裝
案例:
2009年11月,單先生在東莞某豐田車行購買的皇冠車突然冒煙,險些造成車輛自燃,幸好單先生發現及時,車輛沒有造成大的損失。
一檢查,單先生才知道,原來自己購買的“DVD導航版”并不是原廠出產的導航版,而是車行私自加裝的。單先生非常生氣,首先為了獲得原裝的DVD導航版,買的時候多花了1萬元;而不是原裝的,加裝成本只需要兩三千元。他將車行投訴到了東莞市消委會。
點評:
有些車行的改裝欠缺專業性,暗藏售后、安全風險,一定要仔細看清一些配置是否原配,另外如果想圖便宜選擇自己加裝的話,一定要到有授權、有資質的改裝機構進行改裝。
易上當指數:★★★
陷阱六:利用貸款手續賺取不義之財
案例:
在東莞一家汽車雜志社工作的楊小姐選擇按揭訂購了一輛新車,在訂購時,楊小姐明明在訂單上看到了還款方式為“等額等息還款”的字樣,等她拿到銀行打印的個人購車貸款明細時,卻看到上面寫著還款方式為“本金遞增,利息遞減”,這才知道是經銷商搗了鬼。
點評:
有時候車行的銷售環節確實利潤非常薄,車行便在其他環節謀求“利潤點”,車貸、保險和售后都是車行可能選取的牟利環節,要多留個心眼。
易上當指數:★★★★
市消委會:
節日購車應保持理性
類似捆綁上牌保險、緊俏車加價、優惠贈送“注水”等做法,幾乎已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從法律的保護角度,消費者應該如何抗衡這類潛規則呢?
李井剛律師認為,消費者要保障自己的購車合法權益,應充分履行《消法》賦予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當然,車行應盡完全告知的義務和責任,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對于汽車業內的潛規則,建議消費者在合同或協議上下工夫,文字約定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最有力武器。合同或協議要把車款、交車時間、上牌保險、贈送優惠等重要約定和承諾,逐一在書面約定,留意和剔除免責條款,特別當心縮小的文字字眼。千萬不要嫌麻煩,合同條款一概不看,草率簽字。
節前購車,消費者應該如何理性選擇?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提醒消費者,節前消費者要理性購車,建議消費者要“探行情、重協議、比售后、看仔細”。首先,建議購車前充分了解最新的汽車行情,有了解才有防范,把市場上常見的爭議和自身要求主動向車行問清楚。第二,重視《購車合同》,把車行的重要承諾和自己的要求逐一寫進合同,自己必須保留一份,發生爭議時不要隨意把合同交回車行。第三,不要隨意聽車行慫恿或自己擅自要求改裝和增配,改款和增配后的汽車,售后責任復雜,安全性能風險大。第四,提車時,要仔細檢查車身是否有破損或瑕疵,尤其是超低價車,要提防偷換部件、舊車翻新、試駕車當新車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