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的汽車后保險杠,定損時竟開出960元的高價。從事定損行業近三年的吳亮(化名),向記者透露了"高價保險杠"背后的秘密。太平車險某定損員告訴記者,只要單據符合公司規定,保險公司一般沒有理由不支付賠款。
50元的汽車后保險杠,定損時竟開出960元的高價。天方夜譚?不,千真萬確。從事定損行業近三年的吳亮(化名),向記者透露了"高價保險杠"背后的秘密。
招數花樣百出
汽車修理廠讓50元的保險杠"升值"到960元的方法很多。吳亮揭秘:最常見、最不容易被保險公司發覺的辦法是"二次創傷"。所謂"二次創傷",就是在事故車損壞位置上再次人為"補救",然后向保險公司高價索賠。在客戶委托代辦保險理賠的過程中,這種方法往往屢試不爽。
以普桑后保險杠損壞為例?蛻裟玫蕉〒p單后,將車送至修理廠。而修理廠告知,可全權代辦理賠,要求客戶留下身份證、駕照、行駛證、保單、定損單等所有單據。吳亮說:"由于車輛不在車主視野范圍內,做手腳的幾率大大增加。"有的修理廠會以撞擊、擊打等方式,擴大受損范圍,由相熟的定損員再次開具960元的定損單,向保險公司索賠。超出實際維修費用的部分,則被私吞。制造"二次創傷"的動因,在于理賠初始定損單不會被提交至保險公司,客戶往往不會主動查詢案底。并且此類手腳數額不大,很難引起保險公司的注意,暗箱操作一般不會"穿幫"。
除"二次創傷"之外,多報少修、配件"偷龍轉鳳"、名為更換實為原件翻修等手法,也被運用得爐火純青。吳亮帶記者察看了楊浦區一家汽修廠。修理工人正在為一輛銳志[綜述 圖片 論壇][綜述 圖片 論壇]轎車引擎蓋整形,而該定損單據顯示引擎蓋為更換項目,價格2100元。吳亮透露,客戶拿到的仍然是整形噴漆后的引擎蓋,修補費用不超過500元。
定損員參與分成
無論以何種方式做手腳,定損員這個"關鍵人"是繞不開的。出問題的環節在于定損員開具的定損單上。幾乎每一次做手腳,定損員都參與其中,抽取提成。部分汽修廠與定損員之間達成默契,定損員每開一張合乎汽修廠"要求"的定損單,雙方將按照五五開或四六開"坐地分錢",這已成為"行規"。吳亮說,定損員身為保險公司員工,但收入偏低,于是利用職權賺取外快成了選擇,月收入上萬元不稀奇。當問及定損員"坐地分錢"是否會被公司察覺,吳亮表示,定損員非常有經驗,從來不會在大額賠付上花心思,而幾千元小額賠付的報案數量每天數不勝數,保險公司不可能每案必查。而且,上述經過定損員操刀的理賠,在單據和流程上幾乎天衣無縫,難以判定其中貓膩。
保險公司對此"行規"也很頭疼。某大型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會不定期地跟蹤、復查某些案例,嚴格定損員管理制度,但杜絕此類現象現在很難做到。
誰是受害者?
客戶投保,保險理賠,從流程上看,無論賠付多少,保險公司似乎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事實上,從客戶到保險公司,甚至整個保險行業,都是這一幕"雙簧"的受害者。
太平車險某定損員告訴記者,只要單據符合公司規定,保險公司一般沒有理由不支付賠款。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車險的賠付率一直較高,"假定損、真理賠"是導致這一保險業務長期萎靡不振的因素之一。
客戶也是買單者。保單由客戶購買,這也意味著賠付資金是客戶花錢購得的,包含被私吞的賠付款。而對客戶的傷害還不止這些。吳亮說,此類案件實質上是騙保,而車主很難自證清白。如果保險公司在復查、抽查中將客戶劃定為懷疑對象,不僅理賠周期會大大延長,而且客戶將會成為公司關注的重點,無法享受保費優惠。據了解,從今年7月25日零時起,上海市機動車輛的商業車險及附加險將進入全市統一的機動車輛聯合信息平臺,保險理賠記錄信息共享。車主在本市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購買車險,不論交強險、商業險或附加險,均需要通過保險公司登錄車險聯合信息平臺,通過信息查詢、比對和確認后,再以統一的費率簽發保單。多次理賠,保險費率勢必上浮。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是社會的認可和信任,此類案件對保險業無疑是致命的,保監會一直關注,要求監管部門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