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地區(qū)機動車商業(yè)保險費率浮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正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并計劃于10年1月1月1日起實施。該方案一出便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而熱議的焦點則集中在保費浮動和車輛理賠記錄的關系上。
據(jù)記者了解,相比于北京,其實上海今年早些時候已經(jīng)實施了“商業(yè)險進平臺”,開始將保費與理賠記錄掛鉤。而對于車險這一新舉措,業(yè)內人士普遍表示,車輛保費與往年理賠記錄掛鉤將是“大勢所趨”,有利于社會公平,所以車主以后如果想享受更便宜的車險保費,就必須更加注重車子的理賠情況。
10月和11月正是上海車險續(xù)保的高峰期,但是記者近日走訪滬上部分財險公司后卻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部分來保險公司詢價的車主在被告知由于其車輛上一周期有理賠記錄,所以今年保費要上浮時,這些車主似乎對上一周期的理賠情況并不清楚,聲稱并沒有出險理賠過。
對于這樣的情況,滬上某財險公司理賠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前幾年就有了,并不是近期才出現(xiàn)的。“并且最后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賠也確實不是車主所為,而是車主將車子送到某些不正規(guī)修理廠期間出的險,理賠款非車主所領!完全是在車主不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
“這一方面反映了上海保險業(yè)的維修理賠系統(tǒng)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其實也反映了車主對于理賠的普遍不重視。車主投保時往往習慣在車險價格上‘錙銖必較’,和保險公司討價還價,但一旦投保成功,就基本上撒手不管了,理賠也往往采取委托辦理以圖省事。”相關保險專家就此情況分析指出。
其實車主對理賠的“不上心”,不僅使自己來年的車輛保費存在上漲的風險,也給保險公司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太平財險上海分公司閻先生就表示,由于車主對于理賠的不重視,保險公司只能幫助“把關”了,“像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出臺在處理車險理賠時,要求車主和被損車輛合影以及理賠款必須被保險人親自領取等措施,也是‘無奈’之舉,目的就是防范‘假理賠’,但這卻加大了保險公司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
其實車主不重視理賠對自己也是“后患無窮 ”。上海“商業(yè)車險進平臺”后,記者在保險公司采訪時就曾遇到,一輛上一保險年度有3次理賠記錄的車輛,來年的保費上漲了將近800元。“由于統(tǒng)一平臺管理,所以目前滬上各保險公司的車險報價基本上一致,來去不會很大,所以車主如果重視自己的理賠記錄,反而比投保時‘討價還價’更省鈔票。”閻先生表示。
另外針對理賠,業(yè)內人士也提醒車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車主最好能夠參與到車險理賠的全過程中,包括報案、定損、提交材料以及最終領取理賠款。“即使不能親自到場,也要委托自己熟知的人辦理。車輛修理也應盡量選擇正規(guī)修理店,在修理時則應妥善保管好保單、被保險人身份證等重要資料,而不能輕易將這些資料交出去。”
而對于社會上出現(xiàn)的騙賠現(xiàn)象,保險專家則認為,這需要保險公司聯(lián)合起來,建立相應的溝通機制,共享相關信息。據(jù)相關媒體報道,上海即將研究制定車險定損修理的行業(yè)統(tǒng)一標準,目的就是打擊車險假賠案,提高賠款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