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對于手頭較緊的消費者來說,的確物有所值。然而二手市場藏貓膩,隱瞞車況、虛報公里數等欺騙行為讓人“很受傷”。
一、“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二手車在出售前也要收拾一下妝容,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不少二手車出售做翻新、整修等大功夫,以此掩飾二手車遭遇事故留下的痕跡。
破招:判斷二手車是否做過“整容”,是否事故車或改裝車,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檢查。如車身是否出現色差,一般做過噴漆的地方反射光較暗。但如果較好的金屬漆,就不容易發現其中問題。可注意裝飾條及橡膠密封件,看是否有殘留油漆痕跡和流漆痕跡。如果做過美容,多少都會留下點蛛絲馬跡。
二、隱瞞車輛的真實用途
不少二手車賣家喜歡稱自己的車主要是上下班用,這樣就能給人較好的印象,部分二手車會隱瞞真實用途,以此拔高身價。按照國家規定,出租車的報廢期一般是8年,而家用轎車的報廢期雖然沒有強制要求,最多也就15年。
破招:行車證往往記錄該車用戶信息,仔細查閱能獲得需要的信息,另外里程表的數據也可以用來參考,前提是里程表沒做過手腳。
三、修改里程表隱瞞真實數據
汽車里程表能改?這不是忽悠你的!梁先生日前就碰到類似問題。他在一家二手車市看到一輛3年車齡的車,里程表竟然顯示行駛4萬公里左右。隨同的朋友提醒他里程表里有可能被人動過手腳。他通過朋友關系到該車出售的4s店查看維修記錄,發現行駛記錄遠遠超過4萬公里。業內人士說,二手車更改里程表,隱瞞行駛里程,價格能上漲兩三千元甚至上萬元。
破招:購車前檢查車輛保養記錄,到4s店查找該車最后一次維修保養信息,并以此推斷出車輛的行駛里程。車齡較老的二手車,可到車管所查找該車的掛牌時間,并作出里程數的綜合判斷,真實的車況通過發動機能了解到。
四、有理賠記錄難享車險優惠
盡管這輛二手車已標明擁有全年的保險,并把這作為賣點,但通常都不會主動告知這輛車發生過什么理賠記錄。而消費者買到這輛有理賠記錄二手車后,享受不到保險優惠。
破招:購車前除了看保險單據,還應當查詢理賠記錄,因為發生過理賠的車輛再次投保價格會高于沒有發生過理賠記錄的車輛,尤其是二手車,再次投保,保費與新車也略有不同。
五、買到欠費的車輛吃啞巴虧
如今養路費已經取消,還有什么費還能拖欠?答案是路橋費年票,還有車窗使用稅。有消費者就發現買來的二手車連幾年的路橋費都沒繳齊,導致不能辦過戶手續。如果你沒有搞清楚就交錢,那么有可能無法找回原車主,想過戶就很難了。
破招:二手車只有手續齊全車才可辦理過戶,目前,養路費雖取消,但如欠費仍將被追討。一般手續不全或違章的車,交易價格會明顯低于正常的交易價格。因此消費者最好到正規的交易場所辦理,給自己多留一個心眼,檢查清楚手續是否齊全,千萬不能貪圖小便宜。
六、新車降價二手車卻不降
不少二手車是以廠家的指導價格作為二手車估價參考依據,這也有貓膩。胡先生之前買的一輛二手車,原車報價為9.68萬元,但購買后才發現,該款新車有5000元的優惠。
破招:在購買二手車時,估價不僅要計算殘值,更要參考同型號新車的價格,而新車報價也是常常變動,為此要搞清楚新車有多少優惠,以當前市場價為折舊標準,和車商討價還價才能更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