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要發展地方經濟,而不是為了弄幾個零花錢,地方政府就應該引導當地廠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為老百姓長遠利益著想,為老百姓的安全著想。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10月23日報道,山東已成中國“山寨汽車”制造中心,聊城尤甚,年產超過十萬輛。從記者拍攝的畫面看,那些行駛在山東聊城街頭巷尾的所謂“山寨汽車”外觀上的確同奇瑞QQ、雪佛蘭spark等車型異常相似,遠觀甚至足以亂真。
一個用角鋼焊接起來的底盤,裝上幾個電瓶、坐椅,外面套上一個真的或仿的夏利、奇瑞的外殼,一輛很光鮮的汽車就“下線”了。專家說,這樣的“汽車”不過是電瓶車的升級版。因為這種“汽車”是在沒有國家頒發的許可證的情況下生產的,既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連生產廠家自己的標準也沒有,想怎么造就怎么造,怎么便宜怎么造,沒有檢驗機構,更別說什么碰撞實驗了,生產成本很低。因為外觀漂亮,有人拿它跟真正的汽車相比才覺得便宜。
但是,這個“便宜”很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在當地一些地方,“電動汽車”上路不需要駕駛執照,跟別的汽車一樣在快車道上行駛。當地領導說,這樣做是為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沒有駕照這道門檻,就能多賣車,地方GDP就上去了。但是,這樣的車肯定撞不過 “真汽車”,一旦發生嚴重事故,非死即傷;有的買車人心存僥幸,但不能用人的生命安全去換GDP。
這種粗制濫造、技術含量極低的所謂“電動汽車”,因為沒有任何限制,一見有利可圖,大家一擁而上,價格很快就下來了,低價競爭到一定程度,有的廠家肯定撐不住,說不定連成本都沒收回就倒閉了。
如果真的要發展地方經濟,而不是為了弄幾個零花錢,地方政府就應該引導當地廠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為老百姓長遠利益著想,為老百姓的安全著想。汽車可以山寨,生命卻不能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