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車買賣有很多問題不易發(fā)現(xiàn),消費者要瞪大眼睛。劉在富攝
二手車對于手頭較緊的消費者來說,的確物有所值。然而二手市場藏貓膩,隱瞞車況、虛報公里數(shù)等欺騙行為讓人“很受傷”!稄V東省二手車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從本月實施。但“示范文本”并厚厚強制執(zhí)行,即使使用也未必能解決這些問題。二手市場究竟有哪些貓膩?記者將一一揭開。
《廣東省二手車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分車輛基本信息、付款及車輛交付、雙方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合同生效和其他約定等幾部分。其中對賣方向買方提供車輛的車況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如車輛的使用、修理、事故、檢驗及是否辦理抵押登記、繳納稅費、報廢期等真實情況和信息,如出現(xiàn)任何不符則將由賣方賠償所有損失,否則消費者有權索賠。
記者了解到,新合同推廣實施已有10多天,但不少二手車行還沒有正式使用這個合同文本;葜葺x達二手車行的評估師殷水林、劉天宇表示,他們還沒聽過《廣東省二手車買賣合同》實施的消息,目前使用的合同是參照原來國家頒布的《二手車合同》。他們看了《合同文本》之后覺得,兩者格式有出入,但大體內容相似。
惠州南線二手車交易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陳女士則表示,公司使用的是惠州二手車行通用的合同。業(yè)內人士透露,一些小規(guī)模的二手車行,使用的《合同》都比較簡單,內容更偏向維護賣家的利益多點。想維護自身的權益,消費者在購車時,還需要極力向商家要求使用《廣東省二手車買賣合同》。
時下,“從一而終”的車主越來越少,車主換新車的頻率不斷加快,惠州進入換車時代,帶動了二手車交易市場。
業(yè)內人士透露,二手交易市場貓膩多多,諸如隱瞞車況、以舊翻新、虛報公里數(shù)、拖欠稅費等招數(shù),已成一些不良車商和私人賣家的慣用手法。為此,即使二手車行使用這個示范文本,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待觀察。
個案
協(xié)議約定不詳細,購車者自認倒霉
今年6月,單先生在某二手車交易市場,從賣主小張?zhí)庂徺I一輛里程表顯示已行駛65000公里的別克凱越車,約定現(xiàn)場自行驗車,簽訂合同后不能以車況問題提出退車、降價等要求。
單先生驗車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隨即與小張簽訂了買賣協(xié)議并辦理過戶。兩個月后,單先生去修理廠修車時,師傅告訴他該車實際已行駛了140000多公里,里程表肯定被改過了。單先生去找小張理論,但小張表示協(xié)議中沒有明確約定公里數(shù),他沒有任何責任。二手車交易市場管理處則表示這是二手車買方和賣方之間的事,和交易市場無關。
廣東尚典律師事務所律師鄒朝貴、胡海良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交易不規(guī)范,未簽訂完善的《二手車買賣合同》引發(fā)糾紛的案例。實踐中買賣雙方往往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一些交易公司按照不規(guī)范的流程操作,往往將鑒定評估這一較為繁瑣的過程省略。車輛的使用、修理、事故、檢驗等具體信息,通過所謂的“證明”敷衍了事,甚至出現(xiàn)口頭說明的情況。
單先生與小張的協(xié)議中并沒有注明該車已行駛了65000公里,所以很難證明實際行駛超過140000公里與約定不符,單先生只能自認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