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海嘯影響面的繼續蔓延,市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購買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更傾向于省錢節儉、精打細算,在購車、買車險、維修和養車上更加注意細節。
燃油稅的實施,使得不少市民對用車成本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專家表示,相比單一的油耗,綜合使用成本更應該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車輛綜合使用成本=車輛的初次購置成本+燃油費用+維修保養費用+其他費用-車輛殘值。但要控制用車成本,與產品緊密關聯的另外幾個因素更應該牢牢把握。
車輛品質決定維修保養成本
有車的人都知道,維修保養費用是車輛的一項重要使用成本。該支出一方面取決于車輛本身的品質,另一方面則考驗了廠家的零部件配套供應能力和維修服務能力。
如何了解車輛品質,東風日產專營店的市場部經理說,車主應盡量選擇口碑較好的主流品牌。一般說來,主流品牌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工人熟練程度、零配件供應等相對穩定,因而品質也會更穩定。此外,在購買之前,車主最好能通過相關媒體或者部分保有車主的使用經驗,多多了解車型的性能是否穩定、品質是否過硬。
那么,對于市場保有量還很少的新車,消費者如何判斷其品質呢?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新車,車主不妨通過對生產廠家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工藝水平等的考察,以及該款車在國外的銷量、口碑來進行判斷。
維修保養費用做到心中有數
汽車只要一啟動,哪怕是剛買的新車,都會有磨損,并隨時有可能意外“生病”。所以車輛保養維修是所有有車一族必須面臨的問題,加之配件價格居高不下,因此,汽車零配件價格和工時費也會影響到維修保養成本的高低。
車主王先生告訴筆者,以前自己的車很少維修,所以對維修成本高低還沒什么感覺。但就在最近的一次常規保養中,4S店的工作人員建議清洗一下噴油嘴,原本以為這花不了多少錢,沒想到清洗加上保養一共花了500多元,實在讓人心疼。
王先生的感受無疑代表了大多數有車族的觀點。隨著品牌汽車4S店模式的普及,加上很多新車主對車的機械性能很陌生,所以許多車主會選擇去4S店進行維修保養。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的零配件價格,和與之配套使用的機油價格等都不一樣,不同品牌的4S店工時費也不一樣。買車的同時,您不妨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殘值率是看不見的用車成本
一輛車用了幾年,還能賣多少錢?也許不賣車時您不關注這些,但一旦有賣車的打算,您就會發現殘值率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成本。所謂殘值率就是一輛車用了幾年之后,還值多少錢,將這個金額與當年的同檔次新車價格做比較所得的比率。計算方式為(舊車現行平均收購價÷當年新車市場平均報價)×100%。比如一輛新車購買時花費8萬元,兩年后,這輛車在舊車市場的行情是5.8萬元,殘值率為72.5%。殘值率越高,舊車就越值錢。
如果要清楚地了解某品牌汽車殘值的情況,也必須對這個品牌新車的銷售業績以及市場占有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通常情況下,市場占有率越高的車型,其殘值就越高,口碑良好的車型往往具有高品牌認知度和穩定的性能,這為其殘值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還必須看一下該款車的市場價格的穩定性,如果該車經常降價,那么其殘值一般來說會比較低。
筆者在二手車市場了解到,新車上市快、降價快,相應的二手車貶值也快。許多才開了一兩年的“準新車”就已流入二手車市場,如果殘值率低,對車主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損失。就目前市場上最熱的德系和日系兩大車系而言,性能穩定的德系車殘值率更高。
此外,很多車主在購車時過于追求個性化,改變車身顏色或進行個性化改裝。二手車評估專家告訴筆者,個性化車型因為受眾面小,在二手車市場一般比較難于脫手。相比之下,黑色、白色、銀色等常規顏色,以及配置、裝備較主流的車型在二手車市場更受歡迎、殘值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