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千上萬中國人來說,中秋及國慶的8天長假原本應該是個休閑假日。然而,“黃金周”伊始的交通卻讓這個假日完全失去了休閑的趣味。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刊文稱,中國許多大城市都出現了交通堵塞,這又一次證明,中國正在費力地應對世界各國歷史上最快的機動車增長速度。許多中國人說,堵車是因為取消高速路過路費的政策。當局說,此舉是為了降低交通費用,加快車輛在收費站通過的速度。
中國的媒體和微博等社交平臺紛紛討論取消過路費的優缺點,而這只是分散了人們對于中國長期日積月累的交通定時炸彈的關注。
報道指出,在IBM公司2010年對全球20個最具經濟重要性的城市進行的測評中,北京成了交通狀況最差的城市。盡管在2011年有所改善,但北京的交通糟糕程度仍僅次于墨西哥城,而深圳與北京并列第二更是說明,機動車的數量已經讓中國難以應付。
截至今年2月,北京登記在冊的車輛有500萬輛,政府官員預計到2016年會達到600萬輛。政府限制中國人購買新車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搖號,在一些最繁忙的大城市,每月只發放2萬個新牌號。
自去年實行這一措施以來,北京的汽車銷量下降了一半以上,道路上的新增車輛少了,但是又出現了新問題。由于參與搖號者遠遠多于牌號配額,很多想買車的北京人都發現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與此同時,許多小型汽車代理商都破產了,而私下出售二手車也變得不可能。
雖然小型代理商受到的經濟損失很大,但通用、吉利等大廠商現在已經瞄準了不限購的中小型城市,而且取得了一些成功。這給停滯的經濟增加了一些動力, 不過也把交通問題帶給了更多城市。蘭德爾·米爾斯商品研究所的分析顯示,在實行限購政策后,中國的輕型汽車銷售增速下降到了4.6%,不過今年可能會強勢 反彈到近9%,而汽車廠商也在不斷打破銷售紀錄。
為應對清潔的電動汽車和混合燃料汽車需求不足的問題,政府規定這類汽車在北京不用參加搖號。明年,中央政府公務員還將嘗試開電動汽車。然而,專門研究清潔能源交通政策的派克研究公司說,現在重要的問題是,中國消費者想要買的是昂貴的大車,能反映出他們日益增長的經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