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承擔了納稅義務,為什么還繳路橋費?
賴先生最近新買了一輛小排量汽車,車價只有7萬多元,但他還得繳一項固定費用:路橋費2300元,如果不繳就不予機動車年審。“燃油稅改革后,這筆錢繳得不清不楚,我們車主都很有意見!”
外地到重慶投資辦公司的張志廣說,外地車輛進入主城區每天都要繳納路橋費,這與重慶的形象很不協調。
全國取消養路費后,車主們對路橋費繼續征收的合法性產生質疑。今年以來,重慶城市道路上出現一些車輛,其尾部貼著標志“2300路橋費,全國最貴”,在行駛中昭示旁人。“對路橋費表示抗議”的重慶車友組成聯盟,創建多個QQ群,每個群都有幾十人參加,不定期聚會,表達觀點,商討對策。他們搜集了全國數十個城市的路橋收費標準,得出結論“重慶路橋費是全國最貴的”。
車主杜先生說,國家今年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重慶2300元路橋費中,有哪些屬于“費改稅”的路段和橋梁?這一部分是否應該從收費路、橋中扣除?否則,所有的車輛既要支付燃油稅,又要支付路橋費,就是重復繳費!
一些群眾對重慶路橋費常年征收但不公開收支詳細信息不滿。他們認為,路橋費的征收是一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地方性行政收費,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有關部門每年應定時向全社會公布路橋費的收支情況。“這是繳費人起碼應該享有的知情權!”
專家:不繳路橋費不給年檢,屬濫用行政許可權
重慶市收取路橋費,最初是用于支付原路橋業主的資金償還、主城區貸款用于路橋建設的銀行還貸和路橋修補養護。2002年市政府用100億元,回購了過去十幾年主城區修建的路橋。通過這項改革,重慶主城區內的收費站由原來的40個,精簡為13個,不僅緩解了交通堵塞,平衡了主城區各路段車流分布,提高了道路、橋梁的通行能力,也拉動了汽車、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進而推進了城市發展。
但是,今年全國取消養路費以來,尤其是包括重慶在內的全國十余省市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以來,一度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重慶路橋費受到了嚴重質疑。
“2008年重慶職工平均工資26985元,路橋費是2300元/年,是平均工資的8.5%。單項固定開支如此之高,是重慶市民難以承受的。而且,這種不分出行情況、無論用路多少,一律收取固定費用的做法,明顯有失公平。”西南政法大學教授譚宗澤說,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輛檢驗除法定條件外,任何單位不得附加其他條件。“重慶市機動車不繳路橋費就不予年檢的規定,明顯是濫用許可權力,是違法的。”
重慶市工商聯道路運輸商會向記者反映,重慶征收路橋費嚴重違法。2004年《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不得強行收取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按車輛收取某一期間的車輛通行費。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有關通知也明確規定,嚴禁將車輛通行費平攤到所有車輛并強制收取。
主管部門:
此事敏感,不能接受采訪
市民、網民、專家和人大代表對重慶路橋費質疑不斷,記者近日聯系采訪路橋費收費管理部門——重慶市市政管理委員會,該委宣教處副處長謝存榮表示,他請示了有關領導,由于此事敏感,不能接受記者采訪。
記者查閱到,重慶市公眾信息網上關于“路橋費”的群眾來信達十余件,重慶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曾在重慶市長電子信箱回復中表示:之所以未正式、完全對社會公布,是因為這幾年改革范圍在不斷調整中,如機場高速路、渝碚路、內環高速等先后納入改革范圍,主城內的城市大橋又在不斷建設中,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支出情況較復雜。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今年4月底的一次會議上表示,自從路橋費收取以后的五年,重慶新建的任何路橋,政府都沒有讓老百姓出過一分錢。路橋費是重慶歷史遺留的一筆賬。
對于收費信息公開,重慶市人大代表彭應吉說,重慶主城區的車輛由20萬輛增加到目前的90萬輛,收費相應大大增加,但是政府有關部門卻沒有公布路橋費的任何收支情況。他和十幾位代表曾經聯名提出批評建議,要求公開路橋費收支明細,但有關單位只是口頭向他們簡單解釋了一下,連個書面材料都沒有。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