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有什么問題?發展汽車工業不能因噎廢食
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楊祥波擔心大陸私家車需求增長過快,在兩會期間提出要“提高汽車使用過程的成本”,并對即將“迅猛增長”的汽車私人消費給環境、交通、能源等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憂慮,提醒我們不要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
在下雖對有關方面的樂觀預測(未來四年中國私家車需求將保持年平均33%的增長,有購車能力的家庭將達到4200萬)不敢茍同,可也衷心希望祖國好人民好,聽了楊委員的建議
總覺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
首先,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雖然美稱“一枝獨秀”,但“宏觀很好微觀未必”的看法顯然也得到不少人的認同,在國際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國家領導人更是多次強調經濟要發展必須大力啟動內需市場。
盡管如此,去年底今年初,通貨緊縮的苗頭還是通過物價指數的下跌反映出來。曾培炎在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也坦率表示完成7%的增長目標“難度很大”。
這里邊體現兩個問題,其一是人民收入預期降低導致不敢花錢,其二是現有的許多商品并不能有效刺激起購買欲望。
在少數幾個購買興奮點里頭,汽車尤其是經濟型轎車被看作是熱點中的熱點,最近幾個月的購銷暢旺也都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珍惜當前的大好形勢”,趁熱打鐵,廠商把能降的價格降下來,政府把能減的稅減下來,把能配套的設施盡量配套好,至少在大城市共同營造一個較大的市場。
人為增大汽車使用成本,說嚴重點,是“自絕于人民”,于國于民都沒有好處。
其次,汽車普及固然會帶來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發達國家或地區以“過來人”身份提出建議也可能出于好心。
但我們要清楚,這些“過來人”幾十年來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生活的改善在相當程度上正是依賴于汽車工業的發展,及其所帶動的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其中還包括公路建設的發展。
不發展汽車工業,我們發展什么?除非可以像電影《第五元素》一樣直接發展浮游在城市上空的飛船、飛車。
顯然,我們無法跳過這么一個階段,這也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我們不要再以“單車王國”為榮了,因噎廢食只會繼續落后,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