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消費的增長,汽車維修也成了新的消費者投訴熱點。9日,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12365打假中心部分專家和有關人員對汽車維修行業,尤其是位于城鄉接合部和公路邊的個體汽車維修廠進行了暗訪,發現汽車維修行業仍存在一些貓膩。
為了更好地調查,“12365”的工作人員將一臺車況良好的面包車在專家指導下制造一個小故障,然后送到修理廠看他們如何修理、如何收費。結果發現,一些修理廠可謂“生財有道”,使盡了“坑人”的招數。
手法一:毛病最大化。在一些不誠實的修車店,修理工告訴“12365”的工作人員說是車上的電腦壞了,需整臺更換。還有的說是火花塞出了點小問題,汽修廠在觀察了汽車排氣管后,稱憑自己多年的修車經驗,打保票說這輛車一定要來個中修,活塞環和氣門都要更換,要2000元。
手法二:零件次充好。一些修理工故意將汽車空調器的一個繼電器拔松了,而汽車快修服務中心卻將本來能正常使用的汽車零部件換下,換上的所謂進口的繼電器,仔細一看卻是一個二手貨。
手法三:價格太離譜。“12365”的工作人員明明是弄壞了車上的一個幾元錢的保險絲,而一些維修廠老板先是聲稱檢查收費很便宜,檢查完了在不在這里修都可以,但等到修理工們將車拆卸了一番后,又聲稱里面的線路有問題,要留廠檢查,這臺車的檢查費已不是原來的二三十元,要翻十倍以上。
對此,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12365打假中心建議消費者:車壞了最好將車送往原出售代理商處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