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歲末年初的購車高峰,廠家、汽車經銷商又開始使用五花八門的方式促銷,吸引消費者,這時您可千萬別走眼,這里不妨給您一些小建議、小著數,為您購車起個參謀的作用。
實際上,各種配置的實用性,往往和你預想的或商家宣傳的有一定差距。
本期就來看看,哪些配置其實是無謂地抬高了車價,哪些配置是可有可無甚至是弄巧成拙。
據不完全統計,在8萬至25萬之間的車型上,常見的舒適性配置有:真皮座椅、天窗、CD音響、電動座椅、電動車窗、電控后視鏡、帶操控鍵方向盤、自動空調、遙控中央門鎖、倒車雷達等,甚至一些原來屬于高端車型的配置,如氙氣大燈、車載DVD、電動遮陽簾、座椅加熱、冷藏箱、定速巡航、衛星導航、藍牙免提等,也有成為主流配置的趨勢。其中既有常用的,也有不常用的,但是在宣傳攻勢之下,似乎都成了一輛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同一款車型,因為配置不一樣,價格可能相差懸殊。明明白白買配置,才不至于多花冤枉錢。例如某款車型增加了真皮座椅、車載MP3、天窗、倒車雷達等,與沒有加裝這些配置的同一款車在價格上高出多少,其結果就可以看出這些配置大概的價格。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市場上很多改款車都打著增配不加價的旗號。事實上,在車市利潤日益減少的前提下,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偷梁換柱,把少賺的錢從配置上找回來。如進口變速箱換成國產的,固特異輪胎降級為錦湖輪胎等。此外,一些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在賣車時附送配置“大禮包”。遇上這種情況最好先問清楚附送的內容,看看是否是自己需要的。類似座套、貼膜等,如果其款式和質量達不到車主的要求,實際上等于浪費。
這里特別提示消費者,在購買車時不應盲目求全,無論什么車型,安全配置都比功能性舒適配置更加重要。對于舒適性配置,不要抱著“多多益善”的心態,理由很簡單,一、配置越高車價越貴;二、配置越多越耗油;三、增加一個不常用的舒適性配置,在性價比上并不劃算,比如藍牙免提功能必須與相應的電子設備配合使用,否則只能是汽車上的一個裝飾;DVD碟片數量越多越不便于維修;而音效也并非絕對取決于揚聲器數量。
相反,電動車窗特別是前排電動車窗十分必要,過橋收費時搖下十分方便,而且安全。此外,中控鎖、兒童鎖、倒車雷達等都與安全有著重要關系,也是必須具備的功能性配置。
最近,打算買車的吳小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她看中的幾款車子價格忽上忽下令人琢磨不透。同一款車子在同一個經銷商這里都會有不同的價格,今天問了是這個價格,下個星期去問就會相差上千元,有時候漲了有時候又降了。不過沒關系,只要你細心地去看看這些降價汽車,就會發現種種暗藏的玄機。
減少配置。目前,某款今年上市的新車,價格在16萬多,有的經銷商賣車的價格比新車的最低售價低了1萬多元,究其原因則是配置上沒了真皮座椅、ESP以及大燈清洗等配置。
簡化裝飾。為了降低成本,廠家對內飾、外觀大作改動。如某款車的內飾顏色作了這樣的簡化:原先舒適型的桃木車內裝飾被取消;采用鉆石色高級織物座椅的基本型被黑色內飾并配以鈦金面板替代;使用鉆石色天鵝絨座椅的舒適型也被換為黑色內飾并配以鈦金面板。上市之初,該車系號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10余種車身外觀顏色,但實際只有8種。一些細心的消費者也發現:有些車價格確實是降了,但座椅從真皮的換成了絨布的,真皮方向盤變成了人造革的。
為此,專家建議,買車要參考整體綜合配置。由于汽車價格的不穩定,一些廠家迫于成本壓力不得不對轎車進行某些“改變”,比如在汽車內飾方面,很多廠家開始使用再生塑料。因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買車時,切勿盲目以價格高低為唯一標準,要參考汽車整體配置綜合考量,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