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單薄的質量難題
專家認為平板電視維修性等多方面亟待提升質量
□ 本報記者 羅 兵
平板電視,因為整體輕薄而得名,但是它的質量話題,讓人并不輕松。
3月13日,中國電子商會發布報告稱,2009年度包括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在內的平板電視,出現過故障的比率維持在10%左右,而冰箱、洗衣機等產品的故障率僅為個位數。
而緊接其后的3.15晚會上,部分品牌平板電視高額維修費被央視曝光。
人們不禁要問,平板電視如此高的故障率,到底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原因何在?記者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采訪。
投訴多源于維修爭議
“經統計,近年來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投訴維權辦立案,受理平板電視產品質量投訴共計100多起。投訴平板電視質量問題集中在屏幕無圖像、麻點、抖動變形、黑屏、聲音異響、自動關機等方面。”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秘書長陳傳意向記者透露。
據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顯示屏保修時間短、底座、掛架二次收費、退換時包裝箱高額收費、維修等待時間長等也是消費者意見較大的問題。
產生以上問題原因何在?
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首先應該是產品設計本身不達標;另外,銷售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導致產品推出速度快,過分注重外觀,關注物理分辨率、靜態清晰度而忽略了動態清晰度、聲學效果設計等;成品檢測中主觀評價和簡單數據檢測多于客觀細致的檢測。“因此,從產品設計,原材料、元器件選擇,制造及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投訴的產生。”
據記者了解,多數的電視機質量投訴總是離不開“標準”兩字。引發的糾紛主要有:電視機存在電流聲、有異味、外殼存在色差、屏幕屏裂漏液等。值得一提的是,屏幕“亮點”成為在標準允許范圍之內又確實影響到消費者使用的突出問題。
相關專家表示,造成電視機發出電流聲的原因,可能有多個方面的因素,包括變壓器有問題;線路接地不良;電路板受潮,產生漏電流;信號輸入屏蔽不良、接觸不好;先天設計不良,或電路出了故障等,因此需要通過專業的檢查予以確認。而屏幕上的“亮點”其實是有相關標準的,針對等離子屏、液晶屏上可以出現多少個不發光缺陷點和不熄滅缺陷點都有具體的規定。
“異味”對于電視機來說并不太常見,所謂的“異味”,大多是由于新電路板過熱后出現的化學物質或塑料味道。電路板上的酚醛類物質,通過加熱會揮發出來,而外殼塑料中加入的添加物就需要專業的檢測方法才能鑒別。
據了解,異味相關的標準可以參照國內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此辦法規定,電子信息產品設計者在設計電子信息產品時,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要采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易于降解、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其中,6種有害物質(汞、鉛等)有相應的限值。不過,這還遠不能包括材料中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此外,目前,對電視機跳轉換臺時間間隔也缺乏相關標準。模擬電視機對轉換臺時間間隔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數字電視來說,電視節目轉換臺時間間隔的推薦性標準已經在制定之中,但目前還沒有公布。
亟待解決維修性差難題
除了上述諸多方面的投訴,平板電視屏幕的維修性能差是最讓消費者和維修者頭疼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平板電視機銷量的迅速增長,居民家庭擁有量的不斷提高,品牌市場占有率日益集中,以及家電下鄉政策帶來的小尺寸平板電視機在農村市場銷量的增長,平板電視機的維修,尤其是其中顯示屏的維修,將成為影響產品銷售和維修服務的重要因素。
“從我們掌握的統計結果看,平板電視機的維修,特別是顯示屏的維修,已經成為行業、企業、消費者以及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關注的焦點。平板電視機顯示屏包修期太短、維修時間太長、維修費用太高是消費者反映的三大問題;對于我們維修服務行業人員來說,維修性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的負責人認為。
平板電視面板,一度是國產電視的軟肋。中國本土面板制造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逐步走入完善產業鏈的最后一步。在長虹等離子生產線自主制造成功完成后,又在2009年先后確立了4條高世代面板制造計劃。預計在2011年后,中國平板電視制造將逐步擺脫主流平板電視面板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盡管國外平板電視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國產平板電視也聲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在專業維修專家看來,平板電視的質量仍然需要繼續提升,僅從售后維修方面,就可以反觀出不少的質量問題。
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收集了大量的平板電視機維修性案例。記者發現,在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如下質量問題:
一是維修性差。某著名品牌平板電視爆出“豎線門”的嚴重缺陷問題,部分顯示屏出現寬度、顏色不同的細線,換屏后有的不久后再次出現豎線,顯示屏模組不能返修。
二是可操作性差。某品牌平板電視機拆蓋要拆卸50多個螺絲釘;某品牌電視機拆蓋前要先平放屏幕后拆下底座,但維修中要檢驗電視工作狀態,又必須裝上底座,上門維修時非常不方便,既煩瑣又易損傷屏幕。
“可以說,維修性是產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維修性”是產品自身好不好維修、易不易維修的一種性能,是產品在設計時被賦予的固有性能,以維修時間(統計值或數學期望)來衡量,不由維修人員來決定。“比如:維修時通常要打開機蓋,這個時間主要由螺釘緊固方式、品類、數量和安放位置決定,與拆裝工具相對應(吻合),而與維修人員的技能沒有多大關系。再比如:維修時判斷故障部位是維修人員技術水平的體現,但進行測試、拆裝、換件修復等固定程式工作,其所耗費的時間是由產品的結構設計(故障部件位置)決定的,維修人員無法通過自身努力做明顯改進。”
對此,一位家電維修行業的專家感慨地告訴記者,為了迎合消費者,占領市場,目前的平板電視升級換代非常快。如果平板電視生產企業能夠更多地聽取專業維修人員的看法,再對產品進行改進、升級該多好。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產品的可維修性,讓維修人員更好、更快地進行故障維修,從而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中國質量報》
羅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