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整天混跡于各大醫院,看到有前來看病的患者,就上前聊天套近乎,“嘿,巧了!我也得過這種病,那里的醫生醫術好見效快……”一聊一個準兒。如果你要是真信了,跟著他們走了,那就等著后悔吧。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稱自己在四川省中醫院掛號時就遇到了醫托的騷擾。接到投訴后,記者決定走訪幾家醫院,看看這些醫托們是如何行騙的。
“熱心”大姐薦“名醫”
時間:2月28日上午地點:四川省中醫院
2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四川省中醫院,有人卻攔住了記者的去路。
“妹妹,你們掛哪科的號啊?”一位身穿紅色上衣的中年婦女笑吟吟的望著記者。得知記者是掛婦科時,這位中年婦女便像醫生問診一樣詢問起了記者有哪些病癥,口中吐出一堆醫學名詞,顯得十分專業。
見記者沒什么反應,中年婦女又稱,自己以前也有同樣的病癥,在這里治病,喝了3個月的中藥卻一直未見好轉。直到朋友介紹了營門口附近有一家老醫院,醫生是華西醫院的退休老中醫,醫術好看病一看一個準,才治好了自己的病。
這時,一直在一旁的穿著駝色大衣的婦女突然開口詢問紅衣婦女,稱自己在這里看病,喝了小半年的中藥也沒明顯好轉等等。兩人“一唱一和”,就開始不約而同地約記者一起去同一家醫院看病。
此時,記者想結束談話準備離開,穿大衣的婦女則一直跟隨記者,不斷地詢問記者的身體情況?斓结t院門口時,她再次攔下記者,直到記者稱還要去省醫院辦事才不吱聲了。
就在此時,第三位婦女現身,一開口就沖記者嚷嚷:“省醫院的門診號已經滿了,我剛從那邊過來。”見記者未搭話,那個穿大衣的婦女又搭話,稱要去那家“老醫院”看病。這位婦女立馬熱心地拉著記者,“那醫院人少,醫生醫術也很好,你們去看看嘛。”
就這樣,記者從醫院大廳到醫院門口,不過兩三分鐘的時間,就遇到了三位“熱心“阿姨的關心,隨后又很湊巧地向記者推薦了同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醫院”。
記者感受:說到這兒,三位中年婦女的身份似乎明了了,能主動上前又一個勁兒地推薦另一家“醫院”,且院名都是從未聽過的,恐怕就是醫托了吧?
不得不說,這些阿姨的確是好演技,套近乎、演雙簧,再以親身經歷感動你,一步一步設下連環套。
其實,醫托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利用了三點,一是利用了醫院對大廳和門口人員管理的松懈,給了他們空間;二是利用了醫院的醫生數量少,患者人數多的數量矛盾,給了他們機會;三是利用了患者急切求醫的心理,給了他們時間。
要解決醫托這種現象,除了醫院、衛生部門、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外,廣大的患者也要記住一點:治病一定要選擇大型醫院,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詢問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千萬別病急亂投醫,給醫托可乘之機,落入他們的圈套。
“神秘”老婦幫掛號
時間:2月28日下午地點:華西婦產兒童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當日下午3點過,記者來到了華西婦產兒童醫院。在門診大廳,記者看到排隊掛號的人依然很多。也許是因為有醫院巡邏的保安人員,記者在掛號區逛了一圈,并未遇到主動上前搭訕的人。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見門診大廳外的自動掛號機前都有不少的人。記者繼續往門診大樓走去,這時,站在路邊一直看著記者,并嘴里念叨著什么的老年婦女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見記者停下腳步,這位老婦立刻迎了上來,小聲嘀咕:“掛號嗎?”見記者點頭示意,對方悄聲道:“先跟我走!”
就這樣,記者被帶到了醫院外一條偏僻無人的小道上。記者表示,要掛華西婦產兒童醫院的婦科號。
老婦告訴記者,“婦科門診只有普通醫生”,掛號費300元。如果記者需要的話,她晚上就去醫院排隊等著掛號,記者只需提供就診卡,第二天就能看上病。
隨后,記者表示要掛專家號,“專家號只能預約,200元。”老婦說。
記者覺得此價格太貴,老婦說預約號也需要一大早趕去醫院才能拿到。交談一番后,記者以還沒辦就診卡為由,謝絕了她。
臨走時,老婦遞給記者一張名片,“有需要隨時跟我聯系。”
目前,記者已將遇到的醫托和號販子等相關情況,轉交給了四川省衛計委。
記者感受:經過一天的走訪,記者發現,各大醫院外的醫托、號販子仍屢治不絕,F如今,各大醫院的掛號渠道非常多,而且很方便。比如醫院官方APP、電話、微信等方式可實現網上自助預約掛號,也可以到醫院自助掛號機或窗口進行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