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雪堅守卓越質量的理念
“復興絲綢路,共筑中國夢。”這是蘇州太湖雪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毓芳的夢想。太湖雪位于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一個蠶桑文化底蘊深厚、絲企也為數眾多的地方。前不久,筆者跟隨質檢總局來到太湖雪,探尋企業在質量提升上的經驗。
上世紀80年代末畢業后,胡毓芳被分配到了震澤鎮當教師,但一直以來對民族絲綢的熱愛和情懷使得她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辭掉多數人羨慕不已、旱澇保收的“鐵飯碗”,經營起了繭絲貿易。2002年初創的“太湖雪”只是一家擁有3間小門面和4名員工的小作坊,胡毓芳身兼多職,既是老板也是員工,靠著苦干,把公司一點一點拉扯大。無疑,這條創業路是艱苦的。
2009年,胡毓芳斬釘截鐵拿出公司一年的300萬元利潤,在蘇州打響品牌,自此“太湖雪”品牌一舉成名。之后她又乘勝追擊,在蘇州開出40多家專賣店、專柜和加盟店,“太湖雪”由此脫穎而出。如今,太湖雪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蠶桑種植、生產、設計、銷售于一體的中國專業真絲家紡知名企業。
堅守卓越質量的理念
太湖雪的成功來自企業長久以來對“品質”的執著。
自公司成立以來,太湖雪始終秉持著追求卓越質量的理念,有著一套嚴格的質量動態管理評價和監控體系。“面對網購平臺上出現的低價誘惑及惡性競爭等行為,太湖雪從不未利益所動,嚴把各個環節的質量關,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我們的品質始終如一。”董事長胡毓芳表示。
“做產品如做人,誠信是根本,品質是關鍵,來不得半點虛假。”這是胡毓芳時常掛在嘴邊的話。2012年,太湖雪牽頭起草并發布了高于國家標準的《震澤蠶絲被聯盟標準》。在相關質監部門的歷次質量抽檢中,太湖雪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太湖雪連續9年成為阿里巴巴金牌供應商,前年成為全國首家入選京東自營的蠶絲被廠商。太湖雪的所有蠶絲被產品都由太平洋保險承保,假一賠十。
2015年,太湖雪成為首批納入吳江出口絲綢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絲綢企業之一。自入區以來,太湖雪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質量標準,不斷提升品質水準,接軌國際前沿,產品出口連續三年保持了200%的快速增長,并且積極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成為了省內首批消費品“三同”示范企業之一。“三同”上線以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外貿出口額75萬美元,同比增長23.5%,內貿銷售額9843萬元,同比增長25.8%。
走好互聯網時代下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如中國,應如香水之于法國,鐘表之于瑞士。一直以來,蘇州絲綢雖聞名于世,卻沒有世人熟知的品牌,這源于我們沒有做到有意識地做品牌。”胡毓芳告訴記者若要“太湖領域的農家“土特產”登上國際舞臺就一定要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品牌。
當下,正處于互聯網時代,如何走好互聯網時代下的“絲綢之路”使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采訪中,胡毓芳展現出她真知灼見的互聯網戰略思維,篤定絲綢擁抱互聯網將是大勢所趨。“絲綢產業絕不是簡單的傳統行業,而是一項富含科技創新潛力的朝陽產業。”“沒有比絲綢更悠久更國粹的傳統產業,一定要有決心抓住一帶一路大戰略機遇,借助互聯網+絲綢,為民族絲綢產業引領世界而奮斗。”
基于此,太湖雪挺進電商,渠道涵蓋了PC端、移動端、電視購物和境外電商等領域。
電商平臺從無到有,正在不斷擴大和完善。“跨境電商連續3年呈現200%快速增長。據了解,太湖雪網絡銷售額已經占到了30%。”2013年,建成蘇州地區乃至江蘇省內首家絲綢主題生活館,以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將普通的零售終端打造成個性化定制、文化展示、休閑茶吧、商務洽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活館。公司提出“一城一店一網”戰略,為每一個線下零售終端建立起獨立的手機微商城,將線下體驗與線下支持相融合,快速響應個性化服務需求。
不斷提高研發能力
從2003年起,太湖雪與蘇大蠶桑研究院、浙江大學等高校和科技公司合作,銳意改革蠶絲工藝,通過抽絲工藝制成綿,再手工拉成被子,開創了“蠶絲被全過程無污染手工拉網”的制被新工藝,先后攻克了“蠶絲被板結、移位”“不可水洗”等難題,解決了蠶絲被產業發展瓶頸。
2012年初,蘇州市提出“重振蘇州絲綢”,令胡毓芳備感振奮。現擁有專利32項、版權960項、商標72件,參與制定2項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大大促進了蠶絲被在國內的普及。
多年來,公司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研發能力,每年都有3個大系列產品推出。全國開設近300家零售服務網點,形成了以蘇州為中心,以上海、北京等城市為前沿,輻射全國的線下實體零售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