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貓參加“2021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大會”的圓桌對話。
近年來,少兒編程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非常火爆,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編程是人工智能和智能社會實現的基礎,一切的構思設想都將依賴于編程語言。在此背景下,加快編程教育普及變得尤為重要。
但事實上,作為新興領域,編程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的知識體系。這也是當前學校在普及編程教育時面臨的困境之一,即缺乏優質的課程體系。
近日,在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主辦的“2021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大會”上,作為科技素質教育企業代表的編程貓提出,通過產學研合作進一步研究和構建科學的編程教育知識體系,構建優質的編程教育基礎設施,助力編程與人工智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編程貓校園業務大客戶總監王芳在圓桌對話環節分享了編程貓的實踐探索。
編程貓校園業務大客戶總監王芳參與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區域實施探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分享了編程貓在助力智能時代下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考和實踐。她指出,編程不僅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更是人工智能時代實現的方式,需要更大力度地普及編程教育。但當前,作為新興領域,編程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的知識體系。
“在少兒編程階段,有些知識是一時性的,有些是發展性的,而這些知識體系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需要跟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和構建科學的編程教育知識體系。”王芳說
事實上,在此前的編程教學時,更多的是借鑒計算機學科的知識,對中小學生去進行一套從程序設計、數據庫到嵌入式、人機交互等課程的低齡化改造。然后這種這種做法并不完全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不同年齡階段成長發育的特點。
為此,編程貓以“學術引領教研”為導向,集合學界的學者、行業的專家、一線的教研老師,特別是不斷融入高校智囊團參與構建優質內容,為中小學打造了一套逐層進階的編程教學課程體系,并配套出版14本編程教材。同時,編程貓在2018年、2020年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與北京大學、山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10余所高校團隊簽約合作,探索打造了一套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并誕生了一批典型案例。如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開發的《基于計算思維編程貓課程開發》系列課;與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教授團隊共同研發并出版教材《Python項目實戰從入門到精通》;與四川師范大學合作開發的《基于Kitten的算法微課》《C++入門微課》,并就《中小學科創類競賽》課程改革,加入圖形化編程內容,強化對人工智能算法的理解和應用。
除了知識體系,缺乏優質的工具平臺也是阻礙校園編程普及的關鍵。與傳統學科不同,少兒編程是一門高度依賴工具的教育,研發工具需要長期投入,成本過高。而且編程教育并非表面的知識學習,而是用工具來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其核心就是通過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應對現在和未來發展的能力,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
編程貓始終認為,編程教育的基礎是工具,只有做中國本土的編程工具語言、應用產品,才能更符合中國孩子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本土用戶,更好地推動編程教育普及。
從2015年創立之初,編程貓就集中力量專注自主研發編程教學工具,堅持用“好工具”助推國內編程教育普及。從推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化編程工具源碼編輯器Kitten,到首款移動端圖形編程工具Nemo,再到面向初學者的Python圖形化編程工具海龜編輯器Turtle,以及神奇代碼島Box3、小火箭幼兒編程Roki等,編程貓打造了從PC到移動端一系列覆蓋青少年全年齡段的編程工具矩陣,引領國產編程工具崛起。
為下一代提供更有價值的教育,一直是編程貓努力的目標。今后,編程貓將持續專注于內容研發和工具創新,打磨更加優質科學的編程課程體系,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編程教育基礎設施和一站式編程教學服務,更好地推動編程教育廣泛普及,助力創新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