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陽有一句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如今,萊陽梨是萊陽人的一張致富名片。萊陽也從單純賣梨積極向精深加工轉變,開發梨汁、梨膏、梨罐頭、梨干、梨脯、止咳糖漿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系列產品。
萊陽現在一年有兩個“梨節”,一是4月20日的梨花節,舉辦于梨花連阡接陌之際;二是9月26日的“大梨節”,借著梨果成熟和五湖四海的客商、游客,共享豐收的喜悅。
茌(chí)梨,又名發坊茌梨、萊陽慈梨,俗稱萊陽梨。據考證萊陽茌梨發源于萊陽市照旺莊鎮前發坊村。發坊茌梨的特點是:果皮薄,果點褐色,果肉白色,果核和果渣少,細脆。汁液極多,味甜酸,較濃,品質極上,一般含可溶性固形物14%~17%,個別高者可達22%,含酸0.1%。互聯網資料顯示,茌梨主要產地在萊陽市富水河畔,培始于明末清初,已近400年歷史。
相傳,茌梨在明清時期引入萊陽縣之后,前發坊成為首批開始種植的村莊之一。清代時被列為皇家貢品,馳名南北,被譽為“水果四杰”之一。據舊《萊陽縣志》記載:每熟時,商販云集,分運青島、煙臺、濟南、遠及平津、遼沈、滬粵等處,呼為“萊梨”。上世紀八十年代修撰的《萊陽市地名志》對前發坊村的注釋顯示:“前發坊,盛產茌梨。”
發坊產梨,主要因為臨河,富水河是五龍河最大的一條支流,這條河的彎曲很多,在流到前發坊村的時候,也拐了一個大彎。河曲區域,泥沙容易沉積,而河畔的沙質土壤,又很適合梨樹種植。
發坊茌梨,果肉質地細膩,汁水豐富,口感清脆香甜,是茌梨中的極品。2009年11月19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對萊陽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萊陽梨遠銷至國外,萊陽也因此聲名遠播。“梨文化”,已成為萊陽地域文化中最為絢爛的部分,是不可替代的。
圍繞發坊茌梨,梨鄉民俗博物館是一處集民俗、生產、生活用具為一體的博物館。博物館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由北京建筑專家設計建成,共分梨果展廳、起居室展廳、生活用品展廳、農事用具展廳、手工作坊展廳、節日習俗展廳等六個展廳。在萊陽的梨園采摘區,游客們可一邊親自采摘萊陽梨,一邊盡興品嘗著清香甜脆、潤肺清心的萊陽梨,感受豐收的喜悅。
如今,萊陽梨是萊陽人的一張致富名片。萊陽梨年總產量達10萬噸,其中傳統萊陽梨1.1萬畝,產量2.2萬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中,萊陽梨品牌價值達到5.65億元。
萊陽也從單純賣梨積極向精深加工轉變,開發梨汁、梨膏、梨罐頭、梨干、梨脯、止咳糖漿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系列產品。用茌梨制作的“萊陽梨膏”、“止咳糖漿”是治療支氣管炎、傷風咳嗽的良藥。發坊茌梨膏選用成品梨,采用傳統工藝熬制,工藝流程遵循綠色環保原則,極大地保留了發坊茌梨的精華,摒棄了梨性寒的缺點,全程采用鋁制器皿熬制,杜絕了梨中的酸與其他材質器皿化合的途徑,濃縮了梨所有的營養成分,提高了梨膏的功效。(文/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