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傳統文化熱”、“國潮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無不激發出眾多年輕消費者對當下新文化的滿腔熱枕。
這也使得文化營銷,成為了不少品牌收獲用戶好感度的一項“殺手锏”,紛紛搭上了傳統文化的時代列車,進一步以文化賦能品牌,強化其內涵價值。
尤其是作為以“東方彩妝,以花養妝”為理念的新晉品牌「花西子」,自然不會忘記對傳統文化的挖掘,通過探索苗族非遺文化,巧妙地借苗銀藝術做切口,打造了一出抓人眼球的文化營銷案例。
延續「印象東方」IP花西子&李佳琦共創“苗族印象”
在內容文化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品牌攜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的過程,在賦予品牌附加價值的同時,也給予消費者精神上的滿足感。
就如此次《非一般非遺》IP欄目組邀請到彩妝界流量網紅李佳琦,和花西子一起走進苗寨,探索苗族非遺文化,二者創意地將苗銀藝術融入彩妝,呈現出滿滿匠心感。
在內容上,短片透過李佳琦視角,跟隨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層層揭開苗族非遺文化的神秘面紗,最終引出將傳統工藝融入時尚彩妝的品牌訴求,對民族美進行了一次深度挖掘。
在設計上,品牌以苗族銀飾為靈感,融合東方時尚,共創了“苗族印象”作品,希望借此“銀”火相傳,旨在守護苗銀藝術,守護東方民族之美,并將民族美帶向世界。
(本文圖片來源于花西子官微)
可以注意到,在2019年,花西子就以西湖為切入點,開啟“印象東方”主題系列,借“西湖十景”為題,打造了“西湖印記”系列高定彩妝。
2020年,花西子再度攜手李佳琦,走進苗寨,對話苗族銀飾匠人,融苗銀藝術于彩妝,共創“苗族印象”高定系列,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其實是營銷上的一次延續。
對于花西子而言,傳統文化就是品牌的一項重要資產,從原本的西湖主題,到近日的苗銀藝術,這一IP化打造,既實現了文化層面上的傳承,也反哺了花西子整體上的國風、國潮形象。
借勢流量網紅影響力持續強化品牌調性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提到:“如果人們看到一個有名的臉,客戶會很快認識這個產品”,除了從傳統文化層面出發、延續「印象東方」IP外,品牌的高明之處在于找準了營銷契合點。
有著“口紅一哥”稱號的李佳琦,可以說是天生與美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此次李佳琦擔任苗族非遺文化“探索者”,自然引出彩妝品牌花西子,無形中在營銷上做了一個很好的承接,實現文化到品牌的流暢過渡。
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消費者對廣告的抵觸心理,變相提升了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價值感;除此之外,官方并沒有放棄在社交平臺上的營銷造勢。
10月2日,花西子官微延續「印象東方」IP,攜手李佳琦帶來“苗族印象”高定系列,在線上發布了一支預熱短片,巧妙地勾起消費者對苗族文化美的好奇心。
伴隨流量網紅李佳琦轉發官媒《非一般非遺》IP欄目,在依托網紅影響力及官媒背書的雙重作用下,瞬間激發起了不少用戶關注,無形中將品牌營銷聲量推向最高潮。
明星光環、流量爆款,超級入口…近年來,品牌借勢流量明星亦或是網紅進行針對性營銷植入的方式逐漸盛行,這背后更多的是粉絲經濟的一次再利用。
品牌攜手明星、網紅,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其流量價值和形象價值,對于品牌而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成為傳遞品牌形象、實現品牌突圍的有效載體,以達到品牌影響力與銷量的雙向提升。
不難發現,在出發點上,品牌緊抓“非遺傳承”,將重心放在傳統藝術文化與彩妝的有機融合上,不僅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民族美”、將文化與彩妝做了一次融合創新,也在側面強化了“東方彩妝”的品牌定位及調性。
打破營銷壁壘以傳統文化賦能品牌
從本質上說,營銷上聚焦文化傳承,形象上捆綁“東方彩妝”調性定位,是花西子與其他同類品牌最大的差異點,這一處理方式對于營銷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
早在前段時間,花西子就曾借勢七夕熱點,帶來了一份「東方定情禮」,不僅有極具中國風味的齊眉同心妝匣,更有龍鳳和鳴對梳以及同心鎖口紅,將東方式浪漫表現的淋漓盡致。
相較于此次深入苗族文化、打造“苗族印象”作品中不難發現,花西子在營銷上始終圍繞傳統文化,根本目的在于進一步強化“東方彩妝”的品牌定位。
然而,與其說花西子延續「印象東方」IP、以苗銀藝術做切口是一個單純的強化品牌調性舉動,不如說是打破了營銷壁壘,借傳統文化賦能品牌的過程。
隨著當代年輕消費者逐步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國潮”“國風”正在變成年輕人的時尚文化新寵,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國潮”“國風”作為追求表達自我情懷和時尚態度的新形式。
就如一向古板、老舊的故宮IP,近幾年通過年輕化跨界案例及推出的一系列文創產品,無疑是讓這一傳統文化圖騰,成為了當下國潮文化先鋒。
換句話說,年輕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而花西子走進苗族古寨,以傳統文化賦能品牌,一方面賦予了品牌極大的文化能量,恰到好處地提升了品牌內涵價值。
另一方面,傳統文化與彩妝品牌的創新結合,無形中將營銷邊界模糊化,側面對品牌口碑進行了一次全面優化,增強了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