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有著“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地形地貌特征,山是金寨最主要的地形,陡峭、缺水、沙石多。油茶樹主要生長在丘陵山區,對土壤要求不高,適合金寨山區種植,茶籽榨油可食用也可作為保健藥材,茶渣既可以作為天然的農藥又可以作為肥料,用途十分廣泛,收益持久穩定。在金寨農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或多或少種一些山茶樹,由于沒有規模化的龍頭企業帶動,金寨縣的油茶產業始終沒有做成。
2017年,在金寨縣招商引資工作的推動下,上市公司東旭藍天的子公司安徽東旭大別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金寨,從政府手中接過原有的一家油茶企業作為基礎,依托上市公司的雄厚資源,加大投入進行整合,讓企業走上正軌,著力打造大別山區的油茶產業標桿企業。
通過土地流轉,公司共建有五個自有基地,其中油茶育苗基地一個,面積50多畝,每年可育優質高產油茶苗近200萬株;油茶標準示范種植基地3個,總面積近6000畝,目前還處于幼林期,每年產收油茶果近200噸,進入豐產期后,預計每年可采收油茶果1000噸以上;公司還建有近70畝綠化苗木基地一處,育有桂花樹、四照花、杜鵑花、美國山核桃等經濟苗木20多萬株。5處基地每年可帶動周邊近200多個農民務工就業,其中貧困戶50多人,每年僅勞務工資就達150多萬元,平均每位農民年務工收入7000元以上。
在安徽東旭大別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帶動下,部分農民也開始種植油茶,以前利用不起來的荒山荒灘開始有了用途,種上油茶樹,第二年就可以賣油茶果子了,東旭大別山公司按照保護價收購,價格公平合理,也不用擔心外地商販壓價,群眾開始有了干勁。
安徽金寨白塔畈鎮農民張振珍說:小孩大了出去打工去了,我們老頭老奶奶有這油茶基地在這里,就在這里頭做活啊,一年弄個三五千塊錢就很好了。
安徽金寨白塔畈鎮農民李守明說:那有改變了,就從這基地到這邊來,我年年都在這里干活,每年收入還很好,沒得這個基地呢,我天天在家蹲著,有時候都出不了門。
安徽東旭大別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表示:我們公司考慮到山區的資源,種植的面積,那么我們希望在農業這個板塊上投入一個加工循環經濟的一個企業,無論是大別山整個產業發展也好,還有支援貧困老區也好,我們公司希望在當地設立工廠,做好循環經濟,然后帶動山區的農戶持續的收益,脫貧致富。我們不光是從前端基地建設到產業加工,甚至于我們還要做到在全國油茶行業上起到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實實在在形成一個聯動機制,利益共享。
2017年,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在金寨縣調研油茶產業扶貧時強調,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要立足資源稟賦,強化龍頭帶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把油茶產業打造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力量,助推貧困山區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安徽東旭大別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表示:目前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籌劃一個總規模298畝地,籌建一個年產5000噸油茶產業園這個項目,我們為什么定為是產業園呢,因為我們不單單是做油茶這個油質產品,我們延伸了這個產品的上下游端,比如來講整個油茶的選苗育苗,售苗,然后我的加工,除了茶籽加工之外,我們這個茶粕茶皂素的提取,一系列和油茶有關系的化妝品類要素提取,都在我這個產業園里面。同時,我們構建產業園還主要基于整個金寨縣乃至大別山區,對油茶產業非常支持,當地政府也迫切需要一個龍頭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一個企業,來投資帶動當地的精準扶貧,農民的增收、產業的發展,基于這幾方面的一個考慮,所以東旭選擇來到大別山來做油茶這個行業。
為了響應國家扶貧政策和安徽省油茶產業扶貧方案,助力當地政府把“油茶扶貧”新模式打造成為金寨縣扶貧的重要力量,促進金寨縣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公司重新選址新建的茶油精深加工生產線及油茶產業化研究中心已經啟動。下一步,公司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東旭大別山”高端茶油品牌和特色資源產品,把金寨的油茶產業做成大別山區油茶產業的標桿,輻射引領周邊,引導老百姓參與,把荒山荒坡利用起來,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