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的治本之策。經過多年多發展實施,農產品供需錯配問題明顯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正在興起,農產品質量持續提升。
在需求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從“量”向“質”轉變。在供給端,生產者對提升農業效益的要求日益急切。解決這些矛盾和難題,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拓展中高端供給,增加銷路好、品質高、市場缺的優質農產品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四川潤通現貨市場在充分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消費方式、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動力的五大深刻變化下,將“五性”、“七精”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帶到市場上掛牌交易,一方面為革命老區及偏遠地區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事業獻策獻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把握“個性化消費”趨勢,讓廣大群眾能夠享受到安全、綠色、稀缺的優質地方特色農產品。
四川潤通現貨市場致力于打造鄉村數字經濟農商平臺,一直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開發天然綠色的高品質農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工作的重心,以順應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比如,在四川潤通現貨市場掛牌銷售的商品所用原料,皆由生產方嚴格按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進行規范原生態種植,確保原材料達到無污染、純綠色。
四川潤通現貨市場始終致力于實現農產品安全、綠色、可溯源,加強對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鼓勵生產企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使農產品在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都能夠被追蹤溯源,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讓廣大消費者感到放心和安心。
四川潤通現貨市場自成立以來,秉承著以“促進商品流通,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致力打造一流的涉農產品商品現貨市場,努力做好鄉村振興供應鏈核心企業孵化器、精準扶貧新型三農產業服務平臺,切實解決“賣難買貴”、“物賤傷農”、“食品安全”的現實問題,以實際行動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