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菜市場在售口蘑被漂白,批發市場最近查得嚴,有商戶偷著賣。
本報訊 (記者 巴士廣)近日,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而北京市工商局的抽檢結果顯示合格率為97.73%(本報12月2日報道)。昨日,記者走訪了部分蔬菜市場和批發市場發現,菜市場上銷售的口蘑很多被漂白,批發市場由于最近嚴查,許多商戶在隱蔽銷售。
菜市場
“沒有洗的賣不出去”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豐臺區東高地附近的幾個菜市場,在售賣蘑菇的攤位前發現,銷售情況良好,幾乎沒有市民對蘑菇的質量提出疑問。攤位上顏色明顯發白的口蘑標價5元一斤,色澤明亮,手感潤滑,分量較重。
商販稱,這些口蘑是清晨到新發地批發市場進的貨,都是新鮮的,買來就是這個樣子。“都是洗過的,沒有洗的賣不出去。”該商販說,“洗的好看,大家都買這個,沒洗的看著很臟。”至于其他幾個品種的蘑菇,該商販表示都是新采摘的,沒有經過漂洗。
記者隨后走訪了兩個菜市場內的多數攤位發現,銷售的都是經過漂洗的口蘑,沒有未經過加工的。“干貨(口蘑)沒有,批發的都是這樣。”
批發市場
商戶隱藏銷售漂白口蘑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菌類交易大廳。由于是下午,這里顯得比較冷清,在其中一家門店前擺著一籃子口蘑。當記者蹲下身來看時,該商戶立即將這個籃子搬進了儲藏室內。
在整個市場內,將口蘑擺出來銷售的只有寥寥幾家,其中只有一家銷售的是未經漂洗的口蘑,口蘑色澤發黃,上面粘有泥土,手感粗糙。
商戶趙某說,最近幾天,工商、市場管理方對漂白的蘑菇查得非常嚴,幾乎每天都查,所以很多商戶都不敢明著賣漂洗過的口蘑,都是偷著出售。
趙某說,以前市場內銷售的基本都是“洗過的”。批發市場的商戶對“漂洗口蘑”并不否認,但均表示,現在銷售的都是只用清水洗的,不含漂白粉等物質。“那東西對身體有害,我們自己都不吃。”一位商戶說。
市場管理人員則表示,目前工商等部門對漂洗的蘑菇產品檢查得非常嚴。
■ 反應
新發地:一旦發現將令退市
中國食用菌協會發倡議書,呼吁抵制不合格產品
昨晚,新發地市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工商部門和市場均在嚴查問題蘑菇,“熒光增白物質”可能用于雙孢蘑菇、金針菇、白靈菇的增白,這也是市場重點監測對象。
對于有商戶在偷賣“漂白”蘑菇,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難以理解,因為“漂白”蘑菇是為了增白,讓賣相更好,達到賣好價和更暢銷的目的,“它又貴,又有問題,還有誰會買?”他說,市場也歡迎市民舉報,一旦發現,馬上查處。
新發地市場是北京的菜籃子,對產品質量安全非常重視,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產品,就會將其馬上清理出市場。如果有商戶反復出現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問題,將被退市,取消其在市場內銷售的資格。
據悉,日前,中國食用菌協會也向新發地市場經營食用菌的商戶發了自律倡議書,呼吁行業同仁共同抵制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本報記者 林文龍
■ 講述
口蘑“洗牛奶浴” 美觀又加分量
批發市場的一位商戶說,顏色白亮、手感滑潤的口蘑是用漂白粉、熒光增白劑等數種添加劑漂洗過的。市場內大部分都是進貨時就已漂洗好了,不過也有部分商戶自己漂白加工。“不是在市場里,都在基地里面。”該商戶說,“我們曾經也洗過。”
秘密1 數種材料混合漂白
據其介紹,除了漂白粉,還有數種材料,混合至水呈乳白色,很像牛奶,用一個大約五六米長的池子,一次能夠洗很多,大約浸泡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
“這是個技術活兒,不是啥人都能洗,要是時間長了,顏色直接就黃了。”而且也不能只用漂白粉,否則只能維持兩三個小時,之后顏色就會發黃。“其他的材料,我就不能告訴你了。”
秘密2 漂白好賣還可多獲利
據其稱,之所以會用熒光粉等增白劑,一方面是為了讓口蘑看起來好看,有賣相,現在市民很看重賣相;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分量,漂洗過后,每斤大約會有20%至30%的水分,獲利就多,還可以延長保存時間。“沒有經過加工的過一天就變黃;如果漂洗過,能延長時間,即使過了一天看著和新鮮的一樣。”
一商戶說,“口蘑當然是干貨(未經加工)好,雖然看著不好看,但是吃起來好,洗過的肯定不一樣。”
提醒 如何辨別漂白蘑菇
對于如何分辨蘑菇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等,內行人說,一看顏色:含熒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覺,不含熒光增白劑的,菇面呈白色或稍微帶黃;其次摸蘑菇表面:含有熒光增白劑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還有些表面有粉末狀的東西;不含熒光增白劑的菇面發澀,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較粗糙、干燥。
本報記者 巴士廣
■ 聲音
市民購買蘑菇主要看中外觀
記者采訪時,幾位購買口蘑的居民均表示,這個蘑菇看起來干凈,口感也不錯,而且經常在這邊買菜,也沒吃出什么問題。市民陳女士說,自己買菜從來沒有意識到“蘑菇被漂白”的問題,以為口蘑本來就是這樣。
多位接受調查的市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市民王先生說,自己以前是從事食品行業的,對蘑菇比較了解,所以每次來菜市場都會問商販是否有干貨(口蘑)。“很少,幾乎買不到。”王先生說。
也有市民表示,最近看了報紙和電視的報道,對市場上的蘑菇都不敢買了,只是很多人對此還不是很了解,分辨不出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