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8月18日上午消息 近日媒體對西安“五常香米”造假曝光后,黑龍江五常市大米協會負責人告訴新浪財經,作為五常大米原產地,五常正在籌備在北京開展優質大米推介會,并準備在全國主要城市進行推介。
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17日發起的“呼吁企業自律、為市場提供放心大米”的活動就獲得了中糧米業等13家大中型大米企業響應,也包括來自五常當地的企業。中糧協會長白美清表示,國內大米市場以銷售散裝米為主導,行業品牌化趨勢并不明顯,目前大米包裝小型化、品牌化和標準化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大企業更要做好新型優質大米的研發和推廣。
此前被曝光的西安“五常香米”造假即人為進行大米拋光并添加香精等添加劑,中糧集團米業部人士表示,目前大米市場在生產和消費存在巨大誤區,大米白亮和精細成為質量好的標準,但實際上這是經過拋光處理,不僅浪費嚴重,而且大米本身的營養價值流失了70%,只剩下淀粉。
五常市大米協會負責人透露,五常大米之所以能以原產地而聞名全國主要由于當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大米品種優良技術先進,加上獨特地域和特殊品種。當地水稻干物質積累多,直鏈淀粉含量適中,支鏈淀粉含量較高。其特點為“食味清淡略甜,飯粒表面油光艷麗,一碗米飯空出碗內掛滿油珠,剩飯不回生。即使同一品種采用同一技術,出了五常地域改種其它地區,其大米品質也將發生變化。”
目前五常已有大米企業200余家,水稻產量24.5億斤,一般產能在10萬噸左右。目前中糧集團已斥資在五常大地建設了一家產能15萬噸的大米加工廠,加上其在大連成火的米業加工中心,中糧在東北打造了大米的種值、采購、加工、物流、營銷和分銷的全產業鏈模式。五常市大米協會人士表示,當地也希望大企業規模能夠達到30萬噸,這樣能夠在品牌、技術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目前凡是五常的商品大米都集中使用“五常大米”一個品牌,并由五常市稻米產業領導小組指定包裝物生產廠家,統一對產地證明商標、中國名牌、地理標志產品、注冊商標等標識指定印刷位置,并對包裝物實行封閉管理,禁止外流;并建立五常大米保護系統,加入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并籌建水稻DNA檢測系統,對五常大米產品質量實施電子監管,建立質量追溯系統,使產品在各個環節全方位監控,消費者通過網絡或電話信息查詢,杜絕假冒問題。(虞利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