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漲價了,五糧液漲價了,劍南春、水井坊都在悄悄上調價格。雖然有生產企業的“限價令”,雖然上市酒廠并未公告要提價,雖然恰逢白酒消費的傳統淡季,但“市場單方提價的趨勢”似乎無法阻擋。
1個多月前還是858元/瓶的53度飛天茅臺酒,目前在北京超市的零售價格已經調高到1053元/瓶,突破千元大關。這樣的“瘋狂”表現令炒家們之間甚至戲稱:今年囤茅臺好過炒樓。
煙幕一 白酒市場“漲”潮涌動
揭秘 白酒價格被人為炒高
家樂福超市的53度飛天茅臺,提價前為898元,現在已經漲到988元,漲了近100元。在物美超市,漲價之后,500毫升裝的53度飛天茅臺售價為968元。而在超市發,53度飛天茅臺每瓶從858元躥高到1053元,突破千元“大關”。
家樂福方面表示,一線白酒最新一輪漲價潮從上個月開始,像茅臺和五糧液價格7月中旬上漲了8%。
一瓶漲了近200元,估計中秋前,市面上的茅臺,全部會突破千元,一些超市人員預測。四川“劍南春”也傳出將于本月18日調價:52度500毫升瓶裝白酒出廠價將上調20元/瓶。
“漲價僅是經銷商行為”,包括茅臺、劍南春在內的生產廠家均矢口否認漲價來自上游。貴州茅臺(152.90,2.51,1.67%)集團董事長季克良聲稱漲價的真正原因“應該去問經銷商”。但實際的情況是,茅臺目前貨源短缺,在城區部分國酒茅臺專賣店,53度飛天茅臺已出現斷貨。一些商販甚至到賣價低的超市掃貨!捌鋵嵃拙苾r格是被人為炒高的”,酒類行業協會人士坦言,白酒的銷售旺季集中在下半年,很多人上半年囤酒,下半年高價出售,賺取更大的利潤。這導致了多個品牌的白酒常常出現緊缺。
煙幕二 白酒貨源緊張
揭秘:控量漲價的“饑餓營銷”
一些超市反映,現在茅臺酒給經銷商的發貨量有所縮小,貨源緊張,因而導致價格出現上漲。記者調查發現,以往超市進300箱茅臺能一次拿到,但現在供貨商只是保證總量,卻是分成兩三批供應,造成了貨源“不暢”。
業內人士分析說,高端品牌酒正是通過這種控量漲價的“饑餓營銷”,令白酒產品越漲反而越受歡迎,因而年年提價。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分析認為,既然此次茅臺漲價是經銷商行為,而非廠家,那這一定與茅臺實行的控量保價政策有關。部分資本炒作,炒茅臺股票不如囤積茅臺酒之說此起彼伏,造成行內人士囤酒行為嚴重。
這一說法也從市場得到佐證。一些白酒零售終端店家說,自從國家發令“嚴打”酒后駕駛后,其實今年整個酒類行業生意大受影響。但經銷商囤貨,卻致使酒業銷售出現“淡季不淡”的局面。
煙幕三 白酒業成本增加利潤低
揭秘 酒類板塊13天流入資金14.96億
隨著白酒零售市場整體漲價,近期白酒板塊也成為投資市場的一大亮點。7月反彈幅度超過20%。
這也讓一些白酒企業面對漲價說出的“利潤降低”之類的理由經不起推敲。
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7月以來白酒板塊的整體漲幅高達22%,平均股價達到47.71元,有5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而在最近20個交易日里,酒類板塊有13天資金凈流入,流入資金14.96億元。
分析 六原因致酒廠爭相提價
德邦證券發布的白酒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白酒之所以頻頻調價,主要有6大原因。
其一,消費稅預期推動價格上漲。德邦證券分析師表示,消費稅基談判失敗,引發白酒龍頭公司通過直接提價來抵御消費稅基提高所帶來的費用壓力。
其二,酒類產品投資價值誕生,新價值推升市場價格。作為高端奢侈品的貴州茅臺酒、五糧液、瀘州老窖(34.60,0.82,2.43%)、水井坊等也逐漸被選作投資標的。
其三,國酒地位競爭格局,抬升高端白酒商品價格。2010年中期的高端白酒價格上漲始作俑者或者漲幅最高的就是貴州茅臺酒。而作為價格跟隨者的五糧液、國窖1573和水井坊也不愿意脫離高端白酒的品牌隊伍,會不惜一切代價來提高其終端零售價。
其四,個別廠商促銷策略,助漲渠道提價。為保障中秋、國慶旺季旺銷,借助“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態,個別廠商率先拋出提價的風聲,以便讓經銷商更早進貨,占領終端提高鋪貨率。
其五,通脹預期促使白酒廠商普遍提價。由于今年自然災害較多,很多農產品(18.53,0.18,0.98%)極有可能減產,到年底所產生的效應既是房地產所無法消化的通脹壓力,尤其是具有明顯投資品屬性的商品均可能會出現普漲。
其六,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是酒類廠商提價的直接原因。此次漲價風潮各大高端白酒產品普遍在10%至15%的水平,基本與同期政府要求全國各地上漲工資的幅度相同。
發現
上市酒廠并未公告要提價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并未有上市的白酒企業公告提高產品出廠價。分析人士稱,白酒企業選擇七八月份淡季時通過提高終端價格,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試探消費者反應,預計在提價后市場銷售量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有可能伺機提高出廠價。
預測
中秋前后將上調出廠價
多位業內人士均預計以茅臺、五糧液等為代表的中高端白酒品牌于中秋前后上調出廠價的可能性較高。市場人士分析稱,本次酒廠提價短期內對酒類業績直接貢獻不大,但是提價引發的渠道促銷和終端銷售以及中秋、十一等銷售可能會好于市場預期,銷售量可能出現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