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被停職 畸形招商觀催生地方“土政策”
時間:2010-06-21 08:00來源: 作者:
2010年06月21日 09:19 來源:法制日報
由于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3次到同一家企業檢查,結果被縣政府認定影響了招商引資,由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該縣環保局6名干部作出停職處理。這起發生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的招商凌駕于執法的怪事,經媒體報道后,發生顛覆性逆轉。6月19日,固鎮縣迅速作出撤銷對縣環保局相關人員停職處理決定,并將尊重原環保局局長喬振穩本人意見,適當安排其工作。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這起看似塵埃落定的“招商”變“招傷”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畸形招商觀念,甚至唯招商是從,不惜出臺違反法律法規的“土政策”,成為一些招商引資企業違法生產經營的護身符,令人深思。記者了解到,固鎮縣在對這起事件的整改情況通報中,不僅僅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舉一反三,明確承諾,將修改完善地方相關規定和制度,對已經出臺的與國家法律法規不相符合的規定和辦法,進行全面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事件
執法檢查后環保局6人被停職
前不久,固鎮縣環保局得到消息,該縣的一家合資企業———蚌埠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存在“未批先建”問題,在未進行環評的情況下,私自上馬了一個鍋爐項目。固鎮縣環保局副局長許振海立即帶領4名執法人員趕去檢查。
檢查中,執法人員還發現,這家企業在繳納排污費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違反了排污費征收相關條例。現場檢查后,環保局執法人員要求“伊諾華”立即補辦相關手續,糾正違法行為。為此,固鎮縣環保局先后3次前去這家企業,進行執法檢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環保局等到的不是企業糾正違法的結果,而是縣里讓他們集體停職的決定。5月28日,固鎮縣委組織部突然下發通知,對固鎮縣環保局6名工作人員予以集體停職。這6名人員,包括之前去“伊諾華”的5名執法人員,還有局長喬振穩。
根據固鎮縣有關此事的整改情況通報,更清楚地還原了“集體停職事件”的過程。該通報說,蚌埠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位于固鎮縣經濟開發區臺灣工業園(該園經省政府批準,于2010年6月17日掛牌)。該企業由臺資企業浙江平湖伊諾華橡膠有限公司與香港高豐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興建,2008年1月經招商引資落戶固鎮縣,2009年12月公司二期投資1000萬美元開始建設蓋膠密凍車間。
據浙江省嘉興市環保局發布的嘉興市2008年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價結果,浙江平湖伊諾華橡膠有限公司為藍色等級(即較好)。該企業入駐固鎮后,自身發展較快,同時為固鎮縣引進臺資企業,設立固鎮臺灣工業園做了大量工作。前不久,蚌埠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向縣政府領導反映,今年5月份,縣環保局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3次到企業檢查,且存在不文明執法現象,雙方發生爭執。固鎮縣委、縣政府接到企業投訴后,迅速責成縣監察局進行調查并提出處理建議,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維護臺商企業合法權益的角度,依據固鎮縣制定的治庸問責的相關規定,于5月28日經縣委常委會研究,對企業投訴所涉及的縣環保局6名干部作出停職處理決定。
固鎮縣委副書記郭安淮就環保局工作人員集體被停職的原因,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有關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中,方式方法存在問題,態度生硬。這樣做是為了警示和教育當地干部,優化發展環境。固鎮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高堂則表示,環保局1個月檢查3次,影響了發展環境和招商環境。而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更好地扶植企業,做好服務。
由此可見,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執法影響了招商,執法未給招商引資讓路。
5月31日,時任蚌埠市固鎮縣環保局局長的喬振穩遞交辭呈,請求辭職。
反思
土政策豈能凌駕于正當執法之上
6名環保執法人員被停職,自然引起安徽省環保廳的注意。安徽省環保廳認為,固鎮縣紀委給出的“態度生硬”和“1個月去3次”的兩個停職理由“不成立”。
安徽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文說,環保執法人員到企業檢查,是履行其職責,“既沒有吃拿卡要,也沒有其他違法違紀行為,應該說是正常的”。至于固鎮縣說的“1個月去3次”,沒有法規對環保檢查次數還有規定,不能拿檢查次數來定性問題,而且,新上的鍋爐沒有經過環評審批,屬于未批先建,環保人員上門要求企業抓緊補辦,是其職權范圍之內的工作;企業又違反了排污費征收有關條例,環保人員也應該上門進行調查核算。
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環保執法人員被停職的命運。那么,是什么“擊倒”了執法者呢?分析人士認為,是固鎮縣為了優化招商引資出臺的“土政策”。這些“土政策”就包括到企業進行執法等檢查須經過縣里批準。
固鎮縣環保局原局長喬振穩的辭職報告對此作了佐證。他在辭職報告中就寫道:“近期,縣環保局違反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到企業檢查造成不良影響,我作為局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經慎重思考,本人決定辭去環保局局長職務。”
“這次處理環保工作一事,出發點雖然是為了優化投資環境,并不是針對環保部門,但又直接涉及環保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我縣將以此為鑒,切實加強并認真做好環保工作。”在整改通報中,固鎮縣誠懇地表示,“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從調查情況和實際效果來看,我縣存在法規意識不強、對此事處置失誤的問題。依據自行規定的到企業檢查必須經過批準的做法,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且在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調查不細、失之草率,對環保局6位同志停職處理是錯誤的,必須認真反思,吸取教訓。為此,縣委、縣政府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有關情況,并做深刻檢討。”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胡從發說,在畸形招商引資觀念的左右下,一些地方在招商中惡性競爭,手里的牌就是所謂的優惠政策,說白了這些“土政策”就是“讓渡”國家的政策、法律或利益,以吸引投資者。“這不是固鎮一個地方存在的問題”。
應當肯定的是,經過媒體的曝光后,固鎮縣立即糾正了錯誤做法。
6月19日,固鎮縣通報了此事的整改情況:第一,撤銷對縣環保局相關人員的處理決定。第二,對原環保局局長喬振穩同志,將尊重本人意見,適當安排該同志工作。第三,通過此事,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環保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對環保和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學習,增強對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切實做到又好又快發展。二是立即在全縣開展環保工作大檢查,認真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不斷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國家、省市節能減排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為加快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三是凡是企業涉及到環境問題的,要繼續依法處理,同時要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四是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大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確保今年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環保和節能減排任務。五是大力支持環保部門依法開展執法檢查,繼續加強環保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文明執法水平,努力從人員力量、經費投入等方面全面加強環保工作。六是修改完善地方相關規定和制度,對已經出臺的與國家法律法規不相符合的規定和辦法,進行全面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