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發(fā)帖譴責杭州“熊姐”事件 打人一方已在寫檢討
抽耳光、踹頭踹肚子、拽頭發(fā)、辱罵、助跑10米飛腿踢后腰……最近,一則約5分鐘的上海“90后”女生“熊姐”暴打同齡人的手機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
隨后“熊姐”被“人肉”,個人與家庭信息公諸于眾,更有網(wǎng)友集結在其學校門口,要求學校和“熊姐”出來道歉,引發(fā)了公眾對校園暴力和網(wǎng)絡暴力的探討。
昨日上午,網(wǎng)友“ddrddrddr520”在杭州19樓論壇中發(fā)布了一則帖子:《杭州廣播電視大學(文一西路校區(qū))打人事件,比熊姐更畜生》,不到一天時間,帖子就引來900多人次的點擊率。
網(wǎng)友發(fā)帖:
杭州也有“熊姐”
昨天,記者在19樓論壇上看到了這則帖子:
“我是杭州廣播電視大學(文一西路)校區(qū)的一名學生,本人平時比較喜歡管點閑事,喜歡打聽別人的事。
當我聽說這件事后,才領悟這年代什么樣的人都有。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晚上在我們學校女生寢室,有兩個女生吵架,一名叫潘某(涉及當事人隱私,兩女生均隱去姓名)的女生與一名叫賴某(經(jīng)記者核實,“賴”應為“來”)的女生發(fā)生口角。兩人就很快打起來了,潘某把那個叫賴某的女生吃(打)了17個巴掌,然后讓他(她)脫掉衣服,跪在地上唱國歌…… 潘某故意T(踢)她的肚子,接著把賴某的被子有(用)水澆,讓他(她)晚上就這樣光著身子站到天亮。
發(fā)帖人稱,此事“無視頻但絕對真實。如果不信自己去杭州廣播電視大學(文一西路校區(qū))求證。”
同學:
吵架雙方曾是好朋友
帖子一出,引來了眾多網(wǎng)友議論,網(wǎng)友“一手扶墻”說,真沒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也這么橫,而網(wǎng)友“shijiagang”則說:“現(xiàn)在什么人都有。”
事情果真如“ddrddrddr520”所說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昨天下午4點,記者來到位于文一西路的杭州廣播電視大學打聽此事,很多學生表示并不知情。當記者來到女生宿舍4樓時,有兩名女生表示知道帖子里說的事情,當事人是她們的同班同學,她們都是杭州廣播電視大學中專部08(1)班的學生,在一個星期前,兩女生還住同一個寢室。
兩名知情女生表示,來某和潘某都是從杭州廣播大學原校區(qū)——湘湖校區(qū)搬過來的,并曾主動向老師要求住同一個寢室,“其實她倆平時跟我們相處還不錯。不知什么時候她倆之間有了矛盾,那次打架是矛盾集中爆發(fā)。”
根據(jù)同學回憶,來某和潘某的床是緊挨著的,上周三晚上熄燈之后,來某一直在打電話,潘某叫她聲音輕一點,說了6遍之后來某還是在打電話。潘某火了,就拿起一本書扔了過去,然后就打了起來。
“潘某打了來某兩三個巴掌,來某的臉被打得烏青。后來潘某還推了來某一把,來某摔倒了,碰倒了飲水機,之后來某的肚子又被踢了一下。聽來某說,被踢了之后例假晚來了幾天,其實例假晚個一兩天也挺正常的吧。”一位同學說,“脫衣服,唱國歌應該是沒有的。”
“一腳就把她(來某)踹到地上了,接著再打。”隔壁班一名自稱當時在現(xiàn)場的學生說,潘某打架很厲害。
“老師對我們不太了解”
同學們反映,潘某的脾氣比較火爆,人很直爽,“傻大姐一樣”,來某則比較情緒化。潘某不太喜歡學習,上課除了看雜志就是吃零食。而來某則跟很多社會上的人有來往,“其實她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高中之后才慢慢變成這樣。”
隔壁班的那名學生說,事發(fā)生后來某接連換了3個寢室。其中一次搬到了他們班的寢室里,跟一名舍友也發(fā)生過沖突。
“我們班一名同學的衣服不見了,就問她(來某)有沒有看到。”這名學生說,之后來某叫來了家人,質問那個丟衣服的同學為什么冤枉人,還罵了很難聽的話。
這些事情發(fā)生后,來某萌生了退學的念頭。
“我們都勸她,不要這樣。”來某的同學說。
“其實如果老師能好好了解一下這些事,跟她們好好溝通一下,這些事就不會發(fā)生了。”同班的同學說,“老師對我們不太了解。”
班主任:
已讓打人女生寫檢討
記者聯(lián)系了學校中專部08(1)班班主任李某,李老師表示此事正在處理中,已經(jīng)讓潘某寫檢討,下個星期還會根據(jù)校紀校規(guī)進一步進行處理。
“潘某跟我說,上星期三晚上10點半熄燈之后,來某在床上打電話,她叫來某下床,對方不肯,于是兩個人就發(fā)生了沖突。”
李老師一直強調,兩個女生不是打架,只是一個女生欺負另一個女生,“打了幾個巴掌,踢了肚子。”
李老師說,這兩個學生都是從蕭山湘湖校區(qū)過來的,過來才一個多月,兩人紀律和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而他在上周五才知道這件事,之后進行了調查處理。
“以前她們兩個關系很好,每天在一起學習。現(xiàn)在為了一點小事情就鬧成這樣,都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十六七歲,不懂事。”
不過在向李老師核實事情的過程中,他又表示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進行了處理。
“我每天晚自習都要去管她們,以后還要加強同學間的團結。畢竟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不是打架的地方。以前我們學校都沒有這種事情發(fā)生的。”李老師再三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