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血鉛超標事件至今尚未定性,各方———地方政府、企業、村民,都在期待國家環保部派下來的督察組給出一個權威的結論。
為發展經濟引進高污染企業,從而危及環境、健康,再引起受害人與企業的沖突,似乎已成一個“怪圈”。血鉛超標事件表面看是一個環保問題,但它凸顯出了社會存在的其他深層難題:上項目與抓環保孰輕孰重?經濟發展為何總是以犧牲環境、健康為代價?聽證程序、環評程序為何常流于形式?
這幾天,發生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蛟洋鄉的血鉛超標事件似乎已經平靜下來,學生基本都回到了學校,商店和小攤販恢復了正常的營業……
省、市、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稱,正集中力量處理后續事宜,國家環保部即將派人下來督辦。
然而,近些天,十余份血鉛檢測報告單陸續寄到了記者手中,檢測對象有6個月的嬰兒,也有36歲的婦女;負責檢測的醫院南至廣東省梅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至江西省華星醫學檢驗中心;檢測結果幾乎全部超標:216微克,192.8微克,225微克,300微克……
影響沒有消除,從兒童波及到成年人,村民紛紛將自己身體的不適歸結于“血鉛中毒”。
能夠解除恐慌的,只有環保部門的環評報告和地方政府更大力度的補救措施。但龍巖市環保局宣教辦副主任謝斌告訴記者,一切都還要等國家環保部派人下來督察后才能定性。他同時否定了此前有媒體關于省環保局已初步認定華強電池有限公司與當地血鉛超標有關聯的報道。
“既然尚未定性,環保部門處理的怎么會是"后續事宜"?應該是"核心"問題才對。”村民們說,他們相信國家環保部的權威性和公正性,他們要求確認華強電池廠是否為污染源,如果是,要搬遷走;要求確認華強電池廠在進入蛟洋工業區時是否按規定進行環評,若沒有,要追究責任;要求確認這一事件的影響范圍,若不止600米,則要為更遠的村民提供檢測……
遲到的檢測報告縮水的血鉛含量
這一次結果顯示只有90微克/升,比前一次檢測少了56微克/升。這樣的數據讓村民們懷疑:“是不是檢測結果被動了手腳?”
邱海燕是上杭縣蛟洋鄉衛生院的護士,因為這個職業,她總是能夠輕松地應對自己4歲孩子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但這次,孩子發呆、流鼻涕的癥狀卻讓她沒了主意。今年8月份,她已經帶孩子看了兩家醫院了,但癥狀似乎越來越嚴重。
邱海燕有些疑惑,此前看的兩家醫院都診斷為鼻竇炎,但鼻竇炎為何會讓孩子變得傻呆呆的呢?8月下旬,她把孩子帶到了福州市兒童醫院。醫院的診斷結果讓她大吃一驚:高鉛血癥,孩子血鉛含量高達146微克/升。
按照國內標準,小于100微克/升為相對安全,100-199微克/升為高鉛血癥,200微克/升以上就是鉛中毒。鉛超標或中毒后,會出現躁動、多動癥、嘔吐、頭暈、神經系統發病等癥狀。
邱海燕回到蛟洋村,孩子血鉛超標的消息迅速在村里傳播開來。有7個村民第二天便帶著孩子到龍巖市第二醫院檢查,結果除兩個孩子在90-100微克/升之間,其余5個均超過了100微克/升。
全村立刻緊張起來。9月1日,71位村民要求鄉村醫生傅貴春帶著孩子們到龍巖市第二醫院檢測。直到9月8日村民們才拿到檢測報告,這比報告上標明的檢測日期整整晚了5天。村民們相互比對后發現,檢測結果中超過100微克/升的只有4人,超過60微克/升的65人,還有2人在60微克/升以下。
邱海燕的孩子也在這71名孩子之列,這一次結果顯示只有90微克/升,比前一次檢測少了56微克/升。這樣的數據讓村民們懷疑:“是不是檢測結果被動過手腳?”
此后幾天,更多的村民將孩子送去檢測,但都舍近求遠,避開了龍巖市第二醫院,到福州、廈門甚至廣東、江西的醫院去。而帶回來的結果又進一步堅定了村民們的猜疑。大多數孩子檢測的結果都高于100微克/升,多名曾經在龍巖市第二醫院檢查過的孩子在其他醫院復查后,都比先前的結果要高出40-60微克/升。
在9月18日召開的血鉛超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龍巖市第二醫院院長黃慶山做了解釋:“由于每升血液中鉛含量很低,所以在標本檢測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差。國家臨檢中心允許的誤差標準為正負40微克或者正負15%。我們和其他醫院檢測出的結果之間的誤差在國家臨檢中心允許的誤差范圍內。”他同時表示,自己可以負責任地保證二院的血鉛檢測標準是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檢測工作是對檢測標準負責的,二院也從未受到外界干擾。
村民的健康電池廠的生產
林芬在會上發出了被村民們認為最響亮的呼聲:“你們引進這些排污冒煙的工廠,要不要對它負責?你們要還我們的青山綠水,還我們健康的環境!”
林芬(化名)是蛟洋鄉上的一位退休醫生,家住與蛟洋村相鄰的崇頭村,在這次事件中,她的孫子也被檢測出血鉛超標。“第一時間我就敢肯定污染源是華強電池廠。”此前,她曾多次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過,要求解決該電池廠的污染問題。
華強電池廠是2005年在上杭縣實施“項目帶動發展”的規劃中被引進蛟洋工業區的,主要生產鉛酸蓄電池及鉛鈣極板。華強電池廠在其網站上稱:“2009年可實現年產超6萬噸電池極板和年產10萬只各類商品鉛酸蓄電池產品,產值超10億元。”
這些數據自然不是村民們所關心的問題。“除了每畝1萬元的征地補償款外,村民們實際沒有獲得其他任何利益,華強電池廠最初在村里招工的承諾也沒有兌現。”林芬滿臉失望,“相反的,它卻毀掉了我們的健康。”
林芬回想起了和華強電池廠的第一次交手。2008年3月的一天,蛟洋河下游崇頭村的幾位婦女早上起來洗衣服時發現,華強電池廠通到蛟洋河的排污口正往外涌著泛白泡的污水。她們立刻將消息告訴了同村村民,村民們很自然地把這一事件與村里的一些怪現象聯想到一起:早晨散步時,總是有股又酸又辣的臭味;有一家人養了兩頭母豬,但無論如何卻配不上種,而村民養的鵝下的蛋也孵不出小鵝;村里的桂花最近幾年都不開花了。
村民們取了水樣,拍攝了排污現場,然后一起到華強電池廠討要說法,結果釀成一起不小的沖突。事后,當地政府組織了一場群眾座談會,林芬在會上發出了被村民們認為最響亮的質問和呼聲:“你們到底怎么搞的?引進這些排污冒煙的工廠,要不要對它負責?你們要還我們的青山綠水,還我們健康的生存環境!”
那起事件以華強電池廠被罰款7.5萬元了結。為表治污決心,華強電池廠還修了一個污染沉淀池。但村民們參觀后大失所望,“一個大概二十多平方米、深不足一米的水泥池子,能對減少鉛污染起什么作用?”
華強電池廠還是平靜地度過了一年多時間,直到這一次,才再一次成為眾矢之的。在這一年多時間內,該廠是否誠心“悔過”,在污染治理方面舍得投入?該廠一名員工的話提供了相反的佐證。
邱蓮(化名)是華強電池廠里為數不多的本地人,從今年1月份應聘入廠到9月12日停工被要求出廠,她一直工作在最骯臟的磨片工序上。出廠后她到福州檢測血鉛,已經高達350微克/升了。
“醫生一直催我去住院,但是我找過廠里,廠里說要達到400微克/升才給我除鉛。我哥問我到400會怎么樣,我說就會躺在地上走不動路,肚子很痛。他嚇壞了。”邱蓮說,在她工作的8個多月里,她已經親眼見到同一車間的3個同事被送去除鉛了。
邱蓮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早晨去上班的時候,眼睛都是睜不開的,睜開就有一種刺痛感。“聽同事說,這是化塵工序在排放含硫酸和鉛粉的廢氣,而含鉛的污水,一般都在晚上偷偷地排。”
積極作為難獲信任
“2008年,我們已經相信過華強一回了,但是事與愿違。況且,它在進入蛟洋時就沒有經過我們同意。”
正如謝斌對記者所說,這一次上杭縣政府和環保部門的行動已經是很迅速的了,信息也非常公開。
在血鉛超標的消息傳出后不久,9月12日,由副縣長林旭帶隊,上杭縣政府組織了龍巖市第二醫院、市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等的專家來到蛟洋,與幾十個村民座談,向大家進行科普宣傳,試圖消除恐慌情緒。
9月16日,縣領導組織了一場村民與縣政府、華強電池公司的三方談判。縣政府宣布了4點意見:由政府對血鉛超標需要治療的群眾治病;對電池廠周邊600 米的兒童進行血鉛普檢;電池廠立即無限期停產;推選群眾代表對以上措施監督執行。當天下午6點,華強電池廠的電源被強行切斷,電池廠停產。而村民們則堅持要把華強電池廠搬走。
9月18日,上杭縣蛟洋鄉部分兒童血鉛超標事件新聞通氣會舉行。副縣長林旭通報了蛟洋鄉部分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并對網上的一些不實流言進行了澄清。龍巖市環保局局長林聯錦在會上對血鉛超標的治療做了解釋。
9月20日,上杭縣政府發出通告,聲明龍巖市和上杭縣已成立應急處置協調小組,除了要求華強電池廠停產外,還將采取5項措施:對血鉛超正常值兒童進行醫治和營養干預;開展血鉛水平超正常值主要原因調查;加強對華強電池廠及周邊的環境整治;組織專家進村入戶開展科普宣傳,為群眾釋疑解惑;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困難和問題,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
同一天,福建省職業病與化學中毒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趕到蛟洋鄉,抽檢了249名14歲以下少兒。9月26日,檢測結果公布,249人中有140人在99微克/升以下,108人在100微克/升至199微克/升之間,還有1人為218.6微克/升。
縣政府當天即組織干部將檢測結果和血鉛常識材料逐戶送到家長(監護人)手中。為血鉛水平在100微克/升以上的少兒送上營養品;對一例超過200微克/升的少兒,還安排專門醫生指導進行營養藥物補充。
當地政府的工作似乎已經無可指責,但村民好像并不完全領情。記者問及一位姓傅的村民,為何一定要華強搬走而不能容許它整改,他回答:“2008年,我們已經相信過華強一回了,但是事與愿違。況且,它在進入蛟洋時就沒有經過我們同意。”
重量級的污染最低級的環評
邱建進入會場后發現,與會的幾乎都是鄉鎮干部和村干部,“這樣的聽證會,怎么能代表群眾的聲音?”
傅清(化名)已經離開家鄉蛟洋多年了,家鄉的事情他只能通過鄉親們的轉述了解一二。聽說血鉛超標事件后,他有種自己的預言不幸變成了現實的感覺。
2005年,傅清聽說上杭縣要將華強電池廠列入引進項目名單的消息后,預感到這將給家鄉帶來災難。這個預感得到了他所在城市蛟洋老鄉會的認可,從事衛生、化工行業的老鄉說明了電池廠的危害后更是讓傅清寢食難安。
幾次碰頭后,傅清決定帶頭擬定一份給上杭縣政府的意見書,號召同城的老鄉們一起簽字,然后寄回去。“簽字的老鄉非常多,大家的意見只有一點,那就是要招商引富,而不要引污。”傅清回憶說。
但他們沒有得到回復,項目依舊順利地上馬了。時至今日,傅清只有感嘆:“我們關心,但卻無奈。”
邱建(化名)和傅清一樣,也曾因阻止華強電池廠進入蛟洋未果而唏噓不已。
2008年8月12日,邱建從廈門趕回蛟洋,只為參加第二天縣政府在蛟洋舉行的華強電池廠二期工程上馬聽證會。但當天很晚他才得到消息,聽證會改到了上杭縣里開。這讓眾多原本報名參加聽證會的村民們措手不及。村民們經過討論,推選他作代表趕到縣里參加。
8月13日上午9點,邱建進入會場后發現,與會的幾乎都是鄉鎮干部和村干部,“這樣的聽證會,怎么能代表群眾的聲音?”會上,邱建問及華強電池廠是否經過環評,縣環保局一位副局長稱,只需縣里的環評即可。
記者近日采訪了福建工程學院教授吳曉航,這位曾多次參加環評的專家告訴記者,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重污染化工項目必須報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
就此問題,上杭縣常務副縣長林旭曾對媒體表示,這個項目的環評都是按程序走的。龍巖市環保局宣教辦主任謝斌則稱,要等國家環保部督察組下來方能定性。
記者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中看到,若下級環境保護部門超越法定職權、違反法定程序或者條件作出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的,上級環境保護部門將根據情節予以處分。
華強電池廠的選址是否在安全防護距離之外,也是村民們質疑的焦點之一。謝斌透露,根據縣里的環評報告,華強電池廠的安全防護距離為300米。
按照我國鉛蓄電池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300米已經是最小的一個標準了,要適用這個標準,電池廠所在地的風速要大于4米/秒,而據了解,該地空氣流動并不大。
“就算真的只需300米的距離,我家離華強電池廠直線距離還不到200米。”另一位傅姓村民不滿地說。
“300米”被忽視環保局很無奈
“在縣里的環評報告出來之后,環保部門曾要求地方政府將300米以內的居民遷走,但至今沒有落實。”
“4年前,反對華強電池廠的人并不多,一者很多村民可以拿到每畝1萬元的征地補償款,二者華強電池廠承諾建成后在每戶人家中招一個勞動力。”林芬十分客觀地說,“這次事件,給村民上了一堂環保課,真正意識到了經濟利益和污染的沖突。”
邱建從事了幾十年的鄉村建設研究工作,從這次事件中,他嗅到了一股“污染西移”的味道。
據了解,華強電池廠此前曾落戶位于福建沿海的泉州市南安縣,由于受到當地民眾的抵制,才考慮到內地山區選址。恰逢上杭縣蛟洋工業區招商引資,雙方一拍即合。
2006年10月,總投資1.2億元的華強電池廠竣工投產,年產值3億元,每年將給上杭縣帶來4500萬元稅收。
正是在這樣的經濟誘惑之下,環保問題被忽略了。龍巖市環保局局長林聯錦曾公開對媒體稱,蛟洋周邊的企業,涉鉛的是華強電池廠,鉛是華強電池廠的主要原料。在它的生產過程中,肯定有含鉛的煙塵和廢水產生。從這個角度講,華強電池廠是其周邊的水環境、土壤環境中含鉛的來源之一,也歷來是環保部門的重點監測對象。
據知情人透露,在這些監測過程中,上杭縣環保局也曾發現了超標問題,但是通知華強電池廠整改后,華強電池廠并沒有行動。
“在縣里的環評報告出來之后,環保部門曾要求地方政府將300米以內的居民遷走,但至今沒有落實。”謝斌的言語里流露出許多無奈,“省里的專家組說,我們環保部門該做的已經做到了。”
華強電池廠最終的去留是村民們最關心的問題,此次當地政府要求這家企業達標后才能開工。“說實話,這家企業很難達標,只能重新選址。”謝斌說。
據悉,華強電池廠在江西省上猶縣尚有另一廠址,這個比上杭縣更加“偏西”的山區,或許將接納這位“遇難”的兄弟。
聽證被指走過場 福建血鉛超標事件三懸疑未了
2009-10-21 07:47 法制日報 郭宏鵬 范傳貴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1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粉鍋洗拖把 湖南雨花亭無名粉店被責令關門整
- 2巴比饅頭豆漿超齡半年 負責人稱生產日期打錯
- 3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實施
- 4遼寧鳳城供暖不達標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節
- 5體操隊總教練被曝享巨額招待 17人花費16萬
- 6網曝廣佛地下“援交網絡” 高中大學生當“援
- 7中石化被曝“獎金門” 虛假套現1400多萬
- 8工程院新院士名單涉嫌泄露:32人1個月前被猜
- 9湖北江陵“最牛女縣委常委”范潔 26歲4年升遷
- 10網曝四川某副縣長穿五六千元名鞋視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