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歐洲人并不缺少吃馬肉的傳統。歷史上的歐洲國家在皈依基督教之前,甚至有進食馬肉的儀式。但是,當2013年初愛爾蘭的食品檢疫機構發現在本國銷售的牛肉漢堡當中夾有馬肉以及豬肉之后,歐盟的食品監管部門就坐不住了。這場風波目前已經波及整個歐洲大陸,甚至連世界著名的食品工業大亨雀巢公司都被牽扯了進去。這場風波的根本原因不是馬肉能不能吃的問題。
掛牛頭賣馬肉的背后
現在讓歐洲老百姓擔心的并不是馬肉本身,而是馬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因為缺少監管。
事情最早發生在2012年11月30日,愛爾蘭食品安全局在對牛肉漢堡的抽檢當中發現有馬的DNA。為了保證權威性,標本被運送到德國以及具有權威檢疫能力的相關研究室,最終確認送檢牛肉漢堡包當中含有馬肉和豬肉。檢查結果非常讓人震驚:27個產于11月初的牛肉漢堡餡中含有馬肉的有10個,含有豬肉的有23個。2013年1月15日,愛爾蘭食品安全局向媒體公布了這一消息,正式掀開了“掛牛頭賣馬肉”的丑聞大幕。歐洲當局的反應還算迅速,很快查明了馬肉來自羅馬尼亞。
2012年底,羅馬尼亞商人以正規的手段向荷蘭的一家食品公司出口了750噸馬肉。這些肉類上都清楚地標注了“馬肉”。它們被運往荷蘭南部城市布萊達并冷凍,然后轉手將其賣給了法國食品公司——斯潘蓋羅公司。
斯潘蓋羅公司將其中550噸馬肉重新包裝,貼上“牛肉—產自歐洲”標簽并偽造了相關文件,又出售給了法國肉類加工企業科米杰爾公司。這家公司最終將馬肉制成漢堡、香腸和意大利面等食品,銷售給歐洲十幾個國家的食品零售商。這些含有馬肉的食品估計有數百萬份之多。顯而易見,馬肉事件的罪魁禍首不是羅馬尼亞的馬肉,而是斯潘蓋羅這個肉制品商,是一起典型的人禍。
馬肉事件是歐洲過去五年來最大的食品案件。其引起巨大風波的主要原因有幾處,首當其沖的是食品的安全問題。歐洲國家并非沒有食用馬肉的歷史。在法國大革命后,沒落的貴族仍舊以吃馬肉顯示自己的地位。
即使在今天,馬肉仍舊是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國家傳統食品當中的一部分,只不過歐洲的英語國家不再將馬肉視為食品。然而,現在讓歐洲老百姓擔心的并不是馬肉本身,而是馬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因為缺少監管,可能使用了各種藥物,其中包括用于鎮痛的二苯丁唑酮(俗稱保泰松)。這種藥品目前究竟對人類有多少副作用仍然不詳,但是曾經使用過保泰松的馬匹被禁止作為人類食品食用。
另外歐洲老百姓擔心的是馬肉會讓人感染馬傳染性貧血。這種疾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綜合征,號稱馬類當中的艾滋病。不過,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已經否認這種疾病能夠在人之間傳播。另外,馬肉也可能導致某些特定人群出現過敏現象。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問題。在愛爾蘭和英國,銷售和食用馬肉雖然不是違法的事情,但是兩國人基本上已經沒有吃馬肉的習慣,并將馬視為生活當中的伙伴。食用馬肉會讓兩國人感到尷尬而不能接受。而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均禁食豬肉和馬肉。如果歐洲的有關部門不盡快處理好此事,讓不潔食品繼續出現在市面上,將會引起宗教甚至是政治上的風波。
商業信用遭到質疑
目前,歐盟相關部門已經決定在未來兩個月內開展總數達6000次以上的肉類食品檢測。
第三個導致歐洲震動的原因最為關鍵。這便是不法商人從中謀取的暴利,并由此帶來的商業誠信問題。歐洲馬肉的價格僅僅是牛肉價格的四分之一,豬肉的價格也普遍低于牛肉。而馬肉與牛肉有更多相似之處,品嘗起來略甜,瘦肉率極高,口感接近于牛肉和鹿肉。這顯然給不法商人鉆空子的余地。
據稱本次馬肉事件如果能夠成功掩埋過去,至少會給相關食品商店帶來30萬歐元以上的利潤。這顯示了歐盟食品安全部門在監管問題上漏洞。如果因為“掛牛頭賣馬肉”影響到了歐盟食品的市場信用,那么這樣的打擊將比歐盟食品安全本身帶來更加嚴重的沖擊。自瘋牛病以來的歷次歐盟食品事故基本上與食品受到有毒化學成分污染有關。而“魚目混珠”的馬肉事件還是20年來第一次出現,帶有明顯的商業欺詐動機。
目前,歐盟相關部門已經決定在未來兩個月內開展總數達6000次以上的肉類食品檢測。檢測范圍從牛肉擴大到魚肉等食品。
今年4月15日將公開檢測報告。與馬肉事件相關的中間商已經有人被捕,等待進一步的法律追究。而各個食品零售商則迅速將有關食品下架。歐盟國家對此事的反應還算比較迅速,體現了較好的應急反應能力。
食品安全機制挑戰
從整體上降低歐洲食品的安全程度。它的問題在于,歐盟食品監管部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管控。
歐盟整體上來說是一個食品管理相對比較嚴格的地區。2000年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發表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白皮書,2002年出臺了新食品法,同年,在新食品法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并建立了一整套歐洲食品安全監控體系。
不過本質上來說,食品安全是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就越高,而新問題就會出現。因此,歐盟每年還是有一定數量的食品問題。2012年光是德國就出現了含有毒物質的草藥以及幾十萬枚雞蛋化學物質超標兩件食品案。由于有法可依,歐盟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有應對機制。每一次食品安全問題之后,總是會出臺相應措施或者制訂相關法律予以糾正。
本次馬肉事件體現出歐盟內部管理上的問題,應該歸咎于歐盟市場一體化不夠徹底,各個國家規章制度不統一,令出多門,導致國家之間的食品進出口受到監控不足。羅馬尼亞馬肉變成歐洲牛肉這種商業欺詐和信用問題,與原來的化學添加劑導致食品污染的問題不同。
它不是從技術上對歐洲食品質量提出挑戰,不會從整體上降低歐洲食品的安全程度。它的問題在于,歐盟食品監管部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管控。這一問題的答案,將很快在數千個大規模食品檢測之后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