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落下帷幕,支付寶[微博]的成交金額達到191億元,200多家天貓[微博]店鋪單日銷售額突破千萬元。不過有些店鋪的購買記錄顯示,有同一用戶大批購買促銷商品,有同行質疑這是促銷店鋪在刷銷量,對此天貓總裁張勇[微博]稱已經關注到此類情況,查實后將按照商城規則進行處理。
■爆料:一天刷1300萬是真是假?
昨天,一則微博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一位名為“杭州……孫××”的博主發微博稱:“累死我了,通宵幫某品牌刷單,我一個人一共刷了1300萬。”很快有網絡媒體注意到這條微博并轉發,并被作為有天貓商家刷銷量的又一佐證。
不過,記者昨天聯系上該網友,得知他只是杭州一家設計公司的工作人員。他稱這條微博內容“只是開個玩笑”,實際上他和他所在的公司并不是天貓商家的“托兒”,“我只是吐槽”。11日晚間,該網友還發微博稱明年要在天貓上“掛一個100億價格的產品上去,勇奪銷量第一。”
當記者追問他是否清楚有天貓商戶在刷銷量時,這位網友表示,“你去這些賣家的店里翻一下購買記錄,結論需要你們自己下。”
■旺鋪:6萬元鵝絨被一下買10件
盡管上述博主自稱只是吐槽,但少量產品的熱銷卻有些蹊蹺。
某家紡品牌天貓旗艦店的購買記錄顯示,11日凌晨1點剛過不久,該店里的一件59998元的鵝絨被遭到“搶購”,其中一位用戶一出手就是10件,“花60萬元買10床被子,這也太闊綽了,”網友感慨。
很快有天貓賣家發現,在幾家交易額排名居前的旺鋪均出現了異常購買行為,要么是同一位用戶多次購買同一件商品,要么是一位用戶一次就買下多件同一商品,而且都是價值不菲的商品。
電商行業人士指出,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該品牌的線下經銷商趁著五折促銷來天貓“進貨”,但也有可能是該品牌為了提高交易額而找來的“托兒”。
■釋疑:商戶為何花錢搏出位?
在天貓上的商家每做成一筆交易,都是要按銷售額的固定比例付給天貓技術服務費的,也就是俗稱的“提成”。按照天貓規則,這一比例按照商品品類從2%到5%不等。
這就是說,商戶找“托兒”來店里買東西提高銷售額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1000萬元商品是商戶自己買單,那么就要付給天貓至多50萬元的交易手續費,商戶為何要燒錢來刷銷量?
熟悉天貓規則的人士指出,在“雙十一”銷量領先的店鋪能夠得到天貓的“獎勵”,獎勵可能是更好的展示位置,或者是在流量方面的支持等,而銷量額過低的商戶則有可能被挪到人氣相對較低的“分會場”,因此商戶才有了刷銷量的動機。
此外,“雙十一”當天共有2.13億獨立用戶登錄淘寶和天貓,相當于中國網民數量的一半,商戶如果在交易榜上排名靠前,相當于做了個品牌廣告,因此為了“搏出位”,即使付出些交易手續費也在所不惜。
■天貓:將處理商戶刷銷量行為
商戶找“托兒”刷銷量負面效應不容忽視,一是可能讓想買商品的買家買不著;二是破壞公平,讓其他不刷銷量或刷不起銷量的天貓商戶“受傷”。已經有商戶表示,天貓是刷銷量的受益方,因此不排除天貓默許這種行為的可能。
天貓總裁張勇11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天貓已經關注到某些品牌商刷量事件,天貓正在對此進行跟蹤,暫時還沒具體信息可以透露,但如果查實商戶的刷銷量行為,肯定會按照規則做出處理。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商戶刷銷量行為很難查證,除非是商戶在“托兒”付款后以各種理由取消交易并退款,這樣沒有實際交易,會留下證據。商戶如果按照正常網購流程收款、發貨,很難判斷買家到底是不是“托兒”。
昨天,記者就此問題采訪淘寶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也正在就“刷銷量”問題進行內部自查。但由于涉及大量數據統計,預計一兩天內會有明確說法。
■律師:刷銷量屬不正當競爭
如果天貓商戶存在惡意刷銷量的行為,從法律角度應該如何界定呢?IT法律專家趙占領表示,商戶刷銷量通過虛假交易得益屬于不正當競爭,應承擔民事責任,其他商戶可以對此進行起訴。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他商戶不太可能拿到系統交易數據、買家信息等具體證據,起訴很難,”趙占領指出,更為可行的辦法是向工商部門舉報,讓工商部門來查商戶是否存在刷銷量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文/本報記者車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