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維修條款有多重標準
各維修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網友所說
消協炮轟
蘋果霸王條款
■新快報記者 林佳
昨日,新快報記者采訪了幾位曾經返修過蘋果的用戶,對于蘋果的霸王條款,大家都感受頗深。正如有網友所說,“你罵或者不罵,‘蘋果’還是那個‘蘋果’,不回應,也不整改。”隨后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蘋果官方授權的維修點發現,對于手機出現同樣的問題,這些維修點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對于“屢教不改”的蘋果,專家呼吁政府應當加強對蘋果霸王條款的主動查處。對于這樣一家企業,網友調侃,“真拿不出什么詞來形容”。
消費者吐槽
保修期內外遭遇“兩重天”
說到蘋果的售后,有用戶稱“非常好,很貼心”,也有用戶大呼“坑爹”,區別多在于你的蘋果產品是否處于保修期內。
換了新機數據無法恢復
市民袁女士的iPad2突然屏幕黑掉了,怎么按Home鍵和Power鍵都沒反應。她第一感覺就是緊張,畢竟這是自己花了幾千大洋買來的。隨后她通過蘋果客服找到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家維修點,剛好她的iPad2還沒過保修期。工作人員首先檢查了外觀,確定沒有屏裂,排除了人為損壞,然后告知她需要放在維修站檢查。一周內工作人員回復說是屏幕有問題,然后直接就換了一部新的iPad2,只是里面的數據都無法恢復了。
手機小問題“大動干戈”
市民成小姐的iPhone 4的Home鍵失靈了,而她的iPhone 4已過了一年的蘋果官方免費維修期限,于是她拿著手機到廣州一蘋果授權維修店。維修店的工作人員檢測之后告訴她,蘋果沒有單獨更換Home鍵的服務,維修需要更換整個iPhone的主板和電池,報價是1598元人民幣。該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蘋果官方的規定。最后成小姐花費80元到電腦城一個普通的手機維修點修好了手機Home鍵。
保修期起止維修點說了算
市民肖先生于2011年1月買了一部黑色的iPhone 4手機,到2011年11月的時候手機按鍵出了問題,拿到蘋果售后去維修,工作人員直接給他免費更換了一部新的。到了2012年6月,手機又出現了問題,屏幕左上角出現了一塊黃斑。拿到蘋果維修點后,工作人員說是質量問題,可以維修或者更換。隨后肖先生查詢了自己手機的保修期,被告知手機“過期”了。肖先生認為他是去年11月換的新機,上個月拿去重新維修,才用7個月,但蘋果說當時不能算是換機,只能算是維修。肖先生卻認為整個手機都已經更換了一遍,按維修算肯定是不對的。
Tips
過了保修期可花錢延保
在保修期內,除了人為損壞,蘋果公司均提供免費更換機器的服務。有用戶說:“不知道可不可以延保,交點錢總好過一旦壞了要付巨額的維修費。”
對此,新快報記者咨詢了蘋果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稱,蘋果的確為用戶提供延保服務,如i-Phone4S的延保費用是468元,iPad2則為508元。用戶可在蘋果官網點擊AppleCare選購。
維修點亂象
同樣問題各維修點收費不一
有消費者告訴新快報記者,“雖然都由蘋果授權來進行售后服務,但廣州各個蘋果授權服務點的售后收費卻并不一樣。”隨后新快報記者就iPhone 4S維修一事走訪了幾個蘋果維修點。
損壞換新機差價300元
在蘋果授權維修中心廣州宜安廣場服務點,這里保修期外的i-Phone4S損壞更換一臺新機需要1980元,而天河路授權維修點i-Phone4S更換新機報價1900元。另外,在位于珠江新城的蘋果官方授權維修點,iPhone 4S更換新機價格則高達2200元,這家蘋果維修點的工作人員稱,官方授權維修點都不可以做如換Home鍵、換屏幕這樣的單零部件件更換,只能更換新機。
部件維修報價高差異大
由于更換新機需要付出近2000元的代價,不少消費者選擇對損壞的iPhone進行維修,然而維修價格也不便宜,而且各維修點價格也不統一。廣州多家蘋果授權維修點i-Phone換屏收費都在1000元左右。一些部件的維修價在各個授權點報價也很高,并存在差異。以更換Home鍵為例,有維修點報價400元,而有維修點則報價200~300元。
因為授權點維修費太高,一些消費者選擇到非官方授權點進行維修。廣州賈先生在微博上稱,前段時間他的iPhone3屏幕損壞,拿到中華廣場一家普通維修店維修,僅僅花了120元。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雖然這些維修點都夸口自己的零件是原裝正版,但卻無法提供證明。
而蘋果授權店的工作人員則強調,“如果用戶自行到非官方授權維修點更換零部件,此后再出現問題,不允許參加更換新機。”
維修商稱利潤并不高
沒有統一的標準,維修商豈不是很暴利?“蘋果授權服務商的利潤一直備受關注,但因為屬于商業機密,不便透露。不過,并非像外界猜測的那么豐厚。現在租金、人力等成本太高,加之正規的授權服務商又必須按照蘋果公司要求的規程來進行售后服務,因此,凈利潤并不高。”一不愿具名的授權維修商表示。
就收費標準一事,新快報記者致電蘋果客服,客服人員稱無法查到維修價格,但官方授權維修點的收費標準應該是統一的。隨后,記者聯系蘋果中國,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蘋果中國的回復。
Tips
水貨機“越獄”機均不保修
眾所周知,港版iPhone發布比內地版上市早幾個月且存在價格優勢,不少果粉選擇購買港版的iPhone。但蘋果授權維修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的蘋果維修產品范圍僅限內地版、港澳版行貨,而美版產品、港澳水貨均不在維修范圍之內。
此外,不少消費者買到蘋果產品后都會自行破解(俗稱“越獄”),一些授權維修點明確表示,破解過的產品不在維修范圍之內。不過有“達人”支招:“越獄”了的消費者可以重新刷一次手機的系統,再拿到授權維修點維修。
專家說法
中消協副會長劉俊海:
政府應加強主動查處
劉俊海說,蘋果在中國的維修條款屬于“普通版本”,而在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國還有“特殊條款”,由于其規定不符合當地國家的法律,蘋果制定了特別規定以符合所在國法律。“這不能不讓人對蘋果的雙重標準感到疑惑。
劉俊海表示,要讓霸王條款在市場上消失,光靠消費者自身或是消費者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就蘋果的霸王條款而言,某些政府部門存在監管懈怠,甚至為企業開脫的現象,政府應當加強對蘋果霸王條款的主動查處。
其實,多重標準并非蘋果一家獨有。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豐田召回門”事件。同是因為質量問題,中美兩國之間卻出現了“同車不同權”的歧視政策。在鍥而不舍的浙江工商部門和當地車主面前,豐田汽車生產商終于讓步,令當地消費者獲得了與美國消費者同等的權利。
廣東省消委會有關負責人:
忍讓因為維權成本高
廣東省消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單個消費者難以撼動強勢企業的霸王條款,許多消費者之所以不起訴或采取忍讓態度,主要原因就是訴訟等維權成本過高、耗時過長。而從消費者協會本身的角色定位來說,只能“曝光”,無法代表消費者發起訴訟,更談不上追責。
工商執法工作人員:
開出首張罰單有“風險”
一位工商執法工作人員說,雖然法律有規定,蘋果某些條款是違法的,但蘋果的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誰先開出對蘋果的第一張罰單,誰就可能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沒得到上級統一指示,我們不會貿然行動。”
相關鏈接
蘋果更改條款是“罰”出來的
據了解,蘋果會針對每個國家不同的法律體系,設置不同的標準。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各國政府紛紛采用“罰錢”政策。
意大利:去年12月,競爭管理機構要求對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蘋果公司罰款120萬美元。今年7月,該國反壟斷監管部門AGCM表示,如果蘋果不根據意大利法律向用戶提供免費的兩年產品質保,那么將再次面臨最高約37.6萬美元的罰款。
葡萄牙:今年7月,如果蘋果不根據法律向葡萄牙用戶提供免費的兩年產品質保,那么也將對其提起訴訟。
澳大利亞:今年3月,墨爾本聯邦法院曾裁定,美國蘋果公司有誤導消費者行為,應予罰款229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