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購車搖號中簽難催生“暗道” 記者暗訪北京汽車市場發現———
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近日發布信息顯示,第20期個人小客車指標申請共有超過105萬個有效編碼,是北京市首次超百萬人競逐購車指標,是歷次搖號中新增申請人數最多的一次。
由于中簽未用個人小客車配置指標有2326個,它們重回搖號池,使得本月26日的個人購車指標數量增至19926個。由于申請人數不斷增加,本月中簽編碼相比上月“縮水”114個,導致搖號中簽概率僅為1∶52.8,創下歷史新低。很多人于是感嘆,“搖號中簽比中彩還難”。而伴隨著中簽率越來越低,很多人便打起了搖號之外的“主意”。
暗道一
最低15萬 自稱一個月內辦車牌
“你是說總是搖不到號,想買購車指標?”昨天下午,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一位李姓經理在聽說了記者的來意之后表示,“倒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現在價格都水漲船高了,不知你能不能接受?最低15萬,一個月之內車牌就能辦下來。”
“如果你不放心,我們也可以和你簽合同。”對于記者提出的如何辦理,他很神秘地說,“我們也是通過各種關系,具體的就不告訴你了。反正我們有搖中的指標,能改成你的個人信息,很靠譜,每個月都能辦三四個呢。”見記者還在遲疑,李姓經理補充說道,“前幾天參加搖號的人已經突破百萬了,要想搖上指標,除非你運氣好,否則可能10年、20年都夠嗆。”
“根據北京市的相關規定,搖號指標是不得轉讓和買賣的,因此這種買賣購車指標的合同,即使簽了也是違法的。”對此,汽車業內法律專家冒曉光表示,從法律上講,這種買賣行為根本就是無效的,因此給雙方當事人尤其是買方帶來了很大風險,由此引發的詐騙案件也屢見不鮮。
暗道二
3萬到4萬“買”備案指標?
“我們這里可不賣指標,也不會用以租代售這樣的方式賣車。”對于記者提出的“想看看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獲得指標,并在這家4S店買車”的問題,亞運村車市一家4S店的工作人員這樣表示。但是當記者轉身走到店外的時候,一個自稱姓王的小伙子追上來說,“你是想買車又沒有指標吧?我建議你先花三四萬元買個備案指標,等中簽了再過戶,這樣又省錢又沒有風險。這些備案車就是在限購前給突擊備案的那些車,也有一些大的經銷商,把閑置車賣了或者報廢取得的更新指標,這些車都可以提供以租代售的服務。”
“車主雖然是別人,但是你也不用擔心,車主會把身份證原件給你,還會和你簽署協議,保險單也可以寫你的名字。”這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等你什么時候中簽了,再過戶到你自己名下,他們還可以把原來給你用的指標出點錢回購,再出售給其他人。”
對此,冒曉光表示,“租牌”其實就是變相的“背車”,無論是作為“出借身份證的背車方”,還是作為購車人的一方,都在承擔巨大的法律風險。“汽車與不動產一樣,采取的是登記公示制度,也就是說,車輛登記在誰的名下,從法律上誰就享有車主權利并履行車主義務。‘背車方’一旦要將車輛出售給第三方,或者‘背車方’對外負有債務,那么該車的使用權就發生變化,租車人的權益無法得到任何保障。同樣,如果租車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或肇事逃逸,‘背車人’就要負擔相關責任了。”
暗道三
全家總動員 富余指標租給4S店
如果僅僅是說“全家總動員”,可能還不夠準確,為了能夠提高中簽概率,很多人是全家、親朋、好友、同學……全部上陣,目的只有一個,早點搖上那個“要命”的指標。楊楊就是這個大軍中的一員,幸運的是,在用上親友團的身份證后,她只參加了兩期就先后搖中了兩個指標。除了考慮自己買一輛車外,多余的指標因為超過6個月就會作廢,加上朋友們的勸說,她也有了租給4S店的想法。楊楊的想法很簡單,“搖到一個號多不容易啊,又有使用期限,我自己用不了,怎么就不能租給其他人使用啊?”
楊楊不愿意透露是否把指標租給了4S店。但是,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只要你在4S店里買車,指標的問題就基本不是“問題”了。通常,店里會提供租牌服務,每個月的價格在500元至1000元。如果你買的車型相對豪華,租牌的價格則可以商量。至于這些車牌的來源,工作人員說,一部分是公司的工作人員參加搖號獲得的指標,一部分則是那些搖到了號但是并不買車而租給4S店的。對此,冒曉光表示,正是由于很多人采取全家總動員的方式參與搖號,也導致了中簽率的進一步下降。“搖到號又不買車,這種浪費配額的現象不僅侵害了真正需要購車的人的權益,同時也在客觀上使一些有‘富裕’指標的人通過違法手段進行獲利。”
暗道四
虛假訴訟 先簽協議再打官司
“虛假訴訟獲取指標這種方式已經被堵死了。”昨天,冒曉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所謂的虛假訴訟,就是說你要買車但是沒指標,我有指標,我買了車后和你簽一個欠款協議,再去做公證,然后由法院判決,把我買的車判給你,你也能自動獲得指標。“但是后期這種走法院判決獲取購車指標的案子比較多了,北京市的相關部門就出臺了一個政策,要求即便是走判決也須有購車指標,這條虛假訴訟獲取指標的路就被堵死了。”
冒曉光表示,搖號獲取購車指標以運氣作為評判基礎,從理論上來看還是比較公平的,但由于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背景,也就催生了一些車市的亂象。因為這么多人去分享這么少的資源,有著巨大的尋租空間,就一定會催生出各種牟利渠道。
新聞追蹤
拍賣、搖號能否徹底解決擁堵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和廣州在限制購車方面也實行了相應的措施。
上海早在1994年就實行了車牌拍賣政策,并一直沿用至今。上海市政府按月發放一定數額的汽車牌照,消費者通過拍賣的方式獲得。目前,上海牌照已經拍出6萬元的高價。
廣州于8月27日舉行了首次中小客車購車搖號。這次共有5640個新號出爐,有5萬多個個人和單位通過了申請,中簽率接近6比1,相對北京的53比1來說,廣州的中簽率已經很高了。同時,與北京、上海都不同的是,在進行購車搖號后,廣州中小汽車車牌競標于昨天上午在網上進行,此次競價的車牌指標一萬元起拍,凡是搖號沒中的或者等不及搖號的人,都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再試試運氣。截至昨天下午,首次廣州車牌拍賣結束,個人車牌首拍均價22822元。
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擁堵問題,還得通過市場手段,增加用車成本,像香港、日本一樣提高停車費、油費等抑制私家車的增加,同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表示,是否可以參考類似房地產調控的方法,以家庭為單位購車,第一輛車不受限、第二輛車搖號、第三輛車拍賣。號牌本來不是資源,現在因為人為的政策讓號牌成了稀缺資源,這在某種層面也激發了通過非正常途徑獲取號牌資源的亂象。
■本欄文/本報記者 陳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