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品差罪過在奶牛?
惠銘生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18次年會近日在浙江杭州召開,“中國乳品工業水平應該說是世界最高水平。我們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光明總裁郭本恒說,新西蘭等乳業發達國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國的好,“他們為什么很少出事?因為他們的奶好”。
國產乳品信譽度低,僅僅是奶不好惹的禍?這樣的命題其實不值一駁。這些年來,一些乳品企業頻曝丑聞,譬如,蒙牛的“致癌門”、“修改日期門”、“牛尿門”;伊利的“汞超標門”;光明的“過期奶回收門”、“燒堿門”、“菌落總數超標門”……瞧瞧!國內幾大乳企哪家的屁股是干凈的?看看這些“××門”,哪個與奶源有關?還不全與生產管理和市場監管不力有關!
俗話說,有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和改正。遺憾的是,多年來,無論是行業主管部門,還是乳企負責人,總是一味高調宣稱我國乳業“標準最高”、“歷史最好”、“監管最嚴”;總是一味遷怪國人期望過高、“崇洋”不買國產奶。這樣的企業,要能做出放心奶,還真是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