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實名一邊擴展線下加盟允諾提供源源不斷客戶信息
本報記者范傳貴
“23歲女孩通過網上征婚,從一香港籍貨車司機手中忽悠了70余萬元買寶馬”、“無業男子假扮‘鉆石王老五’財色兼收”、“無業游民冒充高富帥半年騙取30萬”、“已婚男冒充‘大老板’4年內詐騙四女子90萬元”…… 一段時間以來,《法制日報》記者從各地公安機關獲得了諸多此類詐騙案例,這些案例的共同之處在于,犯罪分子均是通過婚戀網站這一平臺,打著談婚論嫁的名義實施詐騙。
從國內婚戀網站興起之初到現在,“詐騙”一直是危及其自身發展及用戶安全的一大致命軟肋。鑒于這一情況,今年初有婚戀網站率先開始了實名制的嘗試,試圖增加詐騙分子的作案成本及難度,保障用戶安全。
《法制日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實名制的確減少了婚戀網站關于詐騙的投訴率。然而,伴隨而來的,是用戶關于個人信息安全的更大隱憂。婚戀網站紛紛開始整合線下資源,名為擴張加盟店,實為向實體婚介機構出售用戶信息的行為,則將這種隱憂變成了現實。
婚戀網站的詐騙危機
今年3月的一天,香港籍貨車司機吳某有些無聊,于是在一個著名的相親交友網站上閑逛。一個網名“瑪麗蓮夢兔”的女孩吸引了他的注意。
兩人聊了幾個回合后,漸漸相熟。已經30多歲的吳某,難以招架年僅23歲、自稱在宜昌上大學的譚某的柔情蜜意,很快在網上確立了戀愛關系。
吳某隨后漸漸地放開了最后的防范,將自家情況及個人信息告訴了譚某。很快,兩人開始了談婚論嫁。就在此時,譚某開始伸手向吳某要錢。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要開一間咖啡廳。”4月初的一天,譚某對吳某說出這個“夢想”,開口向吳某借錢。吳某開始有些猶豫,當聽說“如果當月10日錢不到位,就得賠償別人30%的違約金”時,只好拿出自己近30萬港幣存款,又找父母和朋友各借了30萬港幣,一共9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73余萬元),打進了譚某的銀行賬戶。
拿到錢后的譚某,與吳某又甜蜜地交往著。不久后,譚某提出兩人馬上就要結婚了,希望吳某能夠送一枚標價20萬元的戒指。吳某因為實在拿不出錢而拒絕了這一要求,兩人在網上不歡而散。不久后,吳某發現自己已經被譚某拖進了黑名單。
不久前,宜昌西陵警方披露了這起詐騙案件,當事女孩譚某的確為一名大學生,而其詐騙的70余萬元被她用于購置一輛寶馬越野車。
類似這樣的案例,《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各地公安機關了解到多個。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由婚戀交友引起的詐騙已達到500多起,不良的網絡交友環境,已成為婚戀網站發展的重要障礙。
“盡管相比幾千萬的注冊用戶,幾十上百起詐騙案件從比率上不算高,但婚戀大事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都很大,對于受騙的個人而言,危害是百分之百的,所以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個現象。”百合網CEO田范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田范江分析,整個婚戀網站的詐騙其實是從屬于整個互聯網詐騙的大背景的。在網站上,由于見不到對方的本人,所以對他的身份真實性無法核實,導致行騙有一定的可能性,這是互聯網詐騙的根本原因所在。
“婚戀網站又有自身的特點,它和一般的社交網站不同的是,它沒有任何可供核實的熟人社交基礎,而是完全陌生的交友狀態;此外,它又不僅僅局限在淺度交友程度上,而是有一個從虛擬到現實的作用,它的用戶是在網絡上認識,但是要在現實中結成比較緊密的關系,這就帶來了經濟上、人身上的一些往來,很容易就會產生詐騙。”田范江說。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最大的三家婚戀網站分別為世紀佳緣(微博)、百合網、珍愛網,盡管針對詐騙頻發現象均采取了各自的辦法打擊,提出“嚴肅婚戀”、“認認真真談戀愛”等口號,但卻沒有一家能逃脫被各類負面案例新聞所困擾的現實。
實名制的嘗試
據一家調研機構推出的“婚戀網站行業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該行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選擇“網上交友有風險”和“信息不真實”的網友比例均為77%。
這與田范江的分析一致:“我們對用戶進行了調查,發現兩個問題是用戶反映最強烈的:一個是用戶覺得婚戀網站比較虛幻的問題,對方是否真的有誠意,還是隨便玩玩?很多人怕被欺騙感情,浪費時間;第二個就是對詐騙犯罪的擔憂。”
“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分析用戶的信息和行為、綁定手機號等方法,來判斷用戶是否是一個騙子,但后來發現這些方法作用都不大。因為騙子的成本是很低的,你發現了他封殺了他,但是他可以注冊非常多的賬號,你封殺一個他馬上注冊一個,你和他斗爭的成本很高。”田范江告訴記者。
在經過一番嘗試后,去年12月15日,百合網率先在婚戀網站中舉起實名制的大旗,引起業界轟動,議論紛紛。
據記者了解,百合網的實名認證是通過“國政通”的身份認證平臺實施。會員在網站上輸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系統便自動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進行比對,并綁定該用戶的手機號碼,比對成功就給用戶在網站上標示為“身份通實名認證用戶”,百合網同時存儲下用戶身份證上除身份證號外的其余信息,在用戶雙方同意情況下可互相交換。
田范江分析:“和身份證綁定,就可以核對個人在網上的信息和身份證上的信息,這樣就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騙子要在我們的網站上去實行詐騙,他想要偽造一個身份,那么他至少要找到一個和他偽造的這個身份一致的身份證,這樣就極大地增加了他偽造信息的難度。”
據田范江介紹,百合網在實行實名制以來,用戶關于詐騙的投訴減少了至少70%。
然而,婚戀網站用戶對于實名制并非一片叫好。有分析人士認為,實名制后,犯罪分子仍然能夠通過借用他人的身份證件進行作案,而用戶卻會放松警惕,增加了詐騙的成功率。
變相出賣個人信息?
對于婚戀網站實名制,最大的擔憂來源于對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現狀。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幾家大的婚戀網站均開始了線下實體機構的擴展。
然而,這種線上與線下互動發展的模式,卻給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憂,甚至有出售個人信息的嫌疑。而其危害最大的,當屬留存了用戶身份證上大部分信息的實名制婚戀網站。
據田范江介紹,百合網目前在全國19個城市有20余家實體的“VIP婚戀交友服務中心”,除了北京市有一家是由百合網自身經營外,其余均為加盟形式的“合作伙伴”。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得知,百合網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鍵紐帶,就在于其網上實名注冊的4000余萬用戶信息。
田范江坦陳,合作伙伴使用百合網的信息系統,能夠共享“用戶提交的姓名、網名等這些信息”,“手機號碼他們是看不到的,我們有一個信息系統,可以自動呼叫來打電話,但他們不知道撥的是哪個號碼。”
記者根據百合網上的招商頁面,以有意加盟為名,致電百合網一名齊姓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要求加盟的婚介所是在當地做得很好的一線品牌,但后來在深圳嘗試了兩家,以前從沒有做過婚介的,現在都做的很好,所以就放低了條件,主要看個人的能力。
“300平方米的寫字樓,當地的媒體資源,以及加起來在30萬元以上的加盟費和管理費。”齊姓負責人向記者提出了加盟的條件,而作為合作方,百合網將提供的是,“品牌授權,一系列專業培訓,以及源源不斷的客戶量”。
齊姓負責人繼續強調:“我們一天在百合注冊的會員會非常多。你做福建的代理,我們就會把每天福建的注冊用戶給你,然后你就是跟進也好,打電話也好,去給他們提供服務。”
在和記者的電話溝通中,齊姓負責人反復提到:“我們給你們最大的保障就是我們的培訓以及源源不斷的線索,你不缺客戶量,這就是我們的合作當中你們最需要的東西,你不需要等客戶來上門,你只需要把這些線索轉換掉就可以了,這種線索一天就會有幾百條。”
“提供的信息中有電話嗎?”記者問。
“肯定有電話啊!都是我們的注冊會員,只要是你們那個地區的,都會給你們。”齊姓負責人說。
記者隨后致電百合網在北京的一家VIP服務中心,在該中心工作人員口中,百合網的注冊用戶同樣被稱呼為“線索”:“我們和百合是合作關系,您的線索被分配到我們店來,我們就能在網上看到您的資料,然后由我們的顧問跟您聯系。”
針對這一行為,《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他表示:“用別人的信息作為加盟的條件,那就是出賣信息,這是在用信息盈利,不管是否盈利,他也不能把信息交給加盟商。這種行為至少是要取締的。”
王太元很贊成婚戀網站實名制,但他同時提出,實名制就更應嚴格保護對方的信息,這樣利用實名制竊取了大量的信息,嚴重侵犯了很多人的信息安全。
而記者查詢到,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