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每到八九月花生收獲的季節,廣州很多家庭喜歡自己買花生去榨油,有的甚至驅車前往鄉下高價購買土榨花生油。廣東消費者對花生油情有獨鐘,其中粵西地區群眾一直有著食用散裝花生油的習慣。有關數據顯示,在粵西地區散裝花生油占市場份額70%左右。
對此,日前有食品專家提醒消費者,散裝花生油因受到生產工藝、檢測手段等限制,容易出現黃曲霉素超標,所以,建議消費者盡量少食。
最近,國內五個批次的南山奶粉被爆檢出黃曲霉素M1超標,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悉,黃曲霉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黃曲霉素B1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等一些干果中能檢測到,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有專家稱。
廣東省食品學會專家范瑞副教授日前指出,廣東地區由于氣候潮濕,花生在生長、儲存過程中尤其易滋長黃曲霉素。食用油黃曲霉素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花生原料在種植、運輸及儲存過程中受到黃曲霉等霉菌污染,而散裝花生油出于成本等考慮,采購標準、生產工序和生產條件等有限,相對比正規包裝花生油更容易出現黃曲霉素超標問題。
近日,國內一著名花生油生產企業華南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型企業會制定一套嚴格的花生原材料采購標準,將采購回來的花生原料存放在20℃的恒溫庫中;待各個指標穩定達標后,再送往生產線,使用美國進口機器生產,生產過程中分多道工序,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專門祛除黃曲霉素的;油生產出來后,還將對油進行黃曲霉素含量檢測,符合國家標準才出貨。該負責人稱,花生容易產生黃曲霉素,因此企業寧愿存油也不會存花生。
信息時報記者 黃芳芳 李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