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房屋租賃旺季,房屋中介的生意也進入一年中最好的時段。與此同時,跟中介有關的投訴也越來越多,近日記者以普通購房者身份暗訪發現,一些行業內的潛規則又以各種花樣“浮出水面”,忽悠消費者。
記者暗訪:看套優質房源真難
“天保朗月軒精裝修兩室,通透格局、全新家電配置,可當婚房,租金2000元每月。”記者在某大型搜房網站搜索時發現,這樣租金要低于該區域其它房源近500元的優質房源近日被本土一家大型連鎖中介公司掛了出來。記者昨日以租房者的身份與這家中介公司一名自稱小劉的置業顧問取得了聯系。
昨日13時,記者與小劉相約來到位于開發區的天保朗月軒小區,然而他卻并沒有帶領記者去看網上掛出的房源,而是執意要帶領記者先看一套他認為更好的房源。而這一套房源的租金卻要2700元每月,高出小區的平均租金200余元,比網上掛出的房源高了700元。
隨后,小劉又執意領著記者看了該小區的四套出租房源,租金在2500元到2700元不等,而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小劉才帶著記者來到了發布在網上這套房源,而這套在網上信息中被標榜為“婚房”的房子卻在小劉嘴里多了“房子潮濕”、“有異味”等一大堆毛病,而當記者表示租這套房子的意向最大時,小劉打電話向公司咨詢后告訴記者,這套房子的房東已經調整了價格,如果記者想租至少要2500元每月。
業內:優質房源多是“魚餌”
隨后記者又撥打幾個網絡發布的二手房房源咨詢電話,發現房屋要么是已經出手,要么就是房東臨時加價,沒有一套能讓記者實現現場看房的意愿,而這些信息中的“水分”比比皆是,“老房說成新房”、“簡裝說成精裝”的房源不在少數。
“網絡上有30%-40%的房源根本不存在,是從業人員自己杜撰的,另外有30%-40%是房屋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也就是說虛假房源最高可以占到網絡房源的八成左右。”鏈家地產(微博)市場部負責人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多數消費者在網上搜索時,一般會選擇按照價格排序篩選,再通過圖片來判斷房子的裝修情況,這樣一來,價格低的房子就會排在搜索結果的前幾頁,而獲得更多的關注,中介人員一般都要這樣把握客戶心理,先發優質假房源,客戶打電話過來,再根據其需求協調別的房子。
“網絡房源魚龍混雜已經影響到整個中介行業的業務開展。”這位負責人表示,網絡房源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各大門戶網站的房源,另一方面是各大經紀公司的網站,而各大門戶網站的房源基本是由中介從業人員來發布,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規范,因此也成為虛假網絡房源的“重災區”。“消費者在通過中介找房時,需要事先對區域內的房價和租金有一定了解,以避免被不良中介‘忽悠’。”(于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