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6月29日電 (財經頻道 種卿) 日前,有研究機構檢測了全球所有可口可樂飲料,發現一種可能致癌的添加劑普遍存在于產品中,并且該物質在中國產品中的含量是美國相同產品的14倍。這一報道再度引發了國內民眾對“洋品牌”對中國市場采取“雙重標準”的關注。
其實,早在2011年7月,可口可樂就被質疑在兩岸執行不同的防腐劑添加標準;而近期法國依云礦泉水也因中歐標準的不同,近六年來第6次被檢測出不合格產品。此外,在售后服務和問題產品的召回上,跨國企業同樣實行著差別化的處理方式。
生產標準“因地而異”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可口可樂為了使產品擁有“獨特顏色”,一直添加焦糖色素,但這種色素中被發現含有致癌物質4-甲基咪唑。目前,在可口可樂、健怡可樂、百事可樂和百事輕怡這四種產品當中都發現了這種致癌物。
對此,有英國人士爆料稱,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對這一致癌物質的添加采取了預防措施,卻沒有在其他國家實行。其中在英國銷售的灌裝可口可樂,4-甲基咪唑含量比美國的4微克含量足足高出了34倍之多。
無獨有偶,6月初,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一批不合格食品和化妝品名單,來自法國阿爾卑斯的高端天然礦泉水品牌“依云”因亞硝酸鹽超標在六年內第6次登上了“黑榜”。面對質疑,依云集團卻給出了“因歐盟和中國的檢測標準不同,致使進口產品不符合中國標準”的回應。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同一產品的生產標準存在差異在所難免,從國際品牌強生嬰兒洗發水被曝在不同國家使用不同配方生產,到零度可口可樂原液被檢出禁用的防腐劑、麥當勞(微博)的麥樂雞被檢出含有化學成分等等,日常用品到食品行業都備受“雙重標準”的危害。
售后服務難“同步”
6月11日,強生買下一張沉甸甸的和解協議——支付22億美元了結美國政府對精神病治療藥物Risperdal(維思通)和其他幾款藥物的非法營銷調查。交完這筆罰款,這些藥物在美國將不再超適應證使用。
《中國經濟周刊》26日報道指出,“超適應癥”推廣,是指制藥廠商出于商業目的,為了擴大藥品的銷售,有意誘導超出藥品說明書適應癥范圍的用藥行為,由于超出的治療適應癥沒有經過大范圍臨床試驗驗證,存在高度用藥風險而被世界各國的法律明文禁止。
但是,就在強生公司因維思通“超適應癥”推廣,在美國付出巨額經濟代價的同時,國內的維思通卻仍正常銷售,絲毫未受在美丑聞影響。如果說跨國公司在其他國家的處罰管理未在中國市場得到及時修正還情有可原,那么,國際奢侈品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慣有的“傲慢”態度卻不能讓人接受。
據《法制日報》27日報道,近日,愛馬仕在法國被查出“造假團伙”,涉及超過上千萬歐元的愛馬仕假貨。據悉,這些假愛馬仕已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流入亞洲市場。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已購買者的恐慌,許多國內愛馬仕顧客找到專賣店要求驗貨,然而,愛馬仕上海專賣店的回答是:如果要驗貨請坐飛機去法國總部,店鋪不提供此類服務。
“驗貨門”事發,作為國際知名奢侈品牌的愛馬仕的處理方式確實令人失望,但縱觀大牌奢侈品在中國的售后服務情況,這也算是意料之中。由于,跨國企業的產品認證、因故召回等售后服務均由總部發起,而在華分公司權利也十分有限,因此,他國消費者一般很難同步享受到同等的服務和待遇。
防差別對待需“自強”
毋庸置疑,跨國企業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施的“雙重標準”有失企業道德準則,且對消費者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不過反觀我國現有的各種標準,生產標準滯后現象普遍存在。而及時對相關落后標準進行修訂,與國際標準實現同步接軌,將成為杜絕差別化對待的根本所在。
目前,中國的市場秩序需要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大型企業肩負著比一般企業更重的責任。只有成熟的商業倫理、成為社會責任的標桿,“企業公民”才能與中國的經濟一起,獲得持續而有力的成長。
對此,《福州日報》27日的報道指出,既然部分洋品牌借口我國國家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為其缺陷產品做“擋箭牌”,損害我國消費者的利益,我國國家標準制定者就必須站在中國消費者的立場上,與時俱進,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制定更高的標準,全力扭轉洋品牌在我國頻頻出現產品標準“合法歧視”的怪相。(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