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芝麻沒用,卻能做出“芝麻油”
記者實驗教你一招:冰箱里凍一凍,假麻油立刻現原形
芝麻油又稱麻油或香油,是夏天里很多涼拌菜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因為麻油的制作成本高,一些不法商販使用低價的食用油加入香精、色素勾兌出假麻油進行銷售。近日,江蘇多地查處了制造假麻油的窩點,一時間讓消費者不知該如何購買放心的芝麻油。那么,勾兌出的假麻油怎樣才能現出原形?現代快報記者自己動手,輕松勾兌出了假麻油,然后通過鑒別實驗發現,勾兌的假麻油冷凍后,很快就能和真麻油區別開來。
□現代快報記者 朱蓓/文 實習生 馬晶晶/攝
曝光
多地查處制造假麻油窩點
近日,江蘇泰州、鹽城以及浙江嘉興等地陸續發現制造假麻油的窩點。質監和工商執法人員搗毀這些造假窩點后,查扣了所有假麻油。檢測這些假麻油的原料幾乎不含芝麻,只用色拉油、豆油、花生油等底油,加上色素、香精勾兌之后,就能夠以假亂真。
出售假麻油的小老板承認,因為這些所謂麻油價格非常便宜,前來購買的人還不少,尤其是一些商販買得比較多,像做早點生意的。專家認為,這些經常食用這些假麻油,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實驗
輕松勾兌假麻油 肉眼無法辨別
材料:某品牌芝麻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香精、紅棕色食用色素
為了對比真麻油和勾兌出的假麻油有哪些區別,記者按照網上流傳的方法勾兌出了假麻油,并對真假麻油進行了鑒別實驗。向三個燒杯中加入某品牌芝麻油、豆油、花生油各150毫升。
調色:向豆油和花生油中加入適量的紅棕色食用色素,用玻璃棒攪拌均勻,使豆油和花生油的色澤都發生改變,越來越接近于麻油的顏色。色素進入豆油和花生油中迅速溶解,兩種油與真麻油的顏色基本無差別。
調味:要想達到麻油獨有的濃重香味,就需要靠芝麻油香精來幫忙,在調味品市場就可購買到。芝麻油香精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具有濃重刺鼻的香味,只需加入兩滴再攪拌均勻后,就掩蓋了燒杯中豆油和花生油原來味道,使它們都散發出了濃重的麻油香味。
測試:在隨機挑選的六名測試者中,只有兩人選出了真正的麻油。其中一名測試者表示,真麻油的顏色相對更加透亮,而且香味非常自然醇厚,假麻油的香味雖然也同樣濃烈厚重,但略微刺鼻,聞過后讓人有些不舒服。其余幾名測試者都沒有分辨出來,其中一名測試者更是直言,假麻油的香味更像自己在火鍋店吃火鍋時用的麻油。
算賬
豆油變麻油,成本不到售價1/3
勾兌150毫升假麻油,所需要的添加劑量并不大,芝麻油香精兩滴,紅棕色食用色素少許,便可以將其他食用油勾兌成麻油。兩滴芝麻油香精成本不到1毛錢;紅棕色食用色素只要加入不超過5克,成本不超過3毛錢。所以,勾兌150毫升假麻油,所需要的食品添加劑成本不超過4毛錢。真正的麻油成本應該是多少呢?業內人士透露,一斤麻油的制作成本就將近20元。
目前,市場上的真麻油,一瓶220毫升裝的價格為12.9元,實驗燒杯中150毫升真麻油的價格大約為8.8元。900毫升裝豆油的價格為12.5元,使用豆油勾兌150毫升假麻油的成本大約為2.6元;900毫升裝花生油的價格為33元,使用花生油勾兌150毫升假麻油的成本為5.9元。勾兌假麻油的利潤可見一斑。
據了解,一些造假者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價格更便宜的色拉油甚至顏色較深的地溝油或者老油來作為底油進行勾兌。
危害
超量使用添加劑對人體有害
2009年初,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芝麻油新標準(GB 8233-2008)正式施行,新標準中規定芝麻油(香油、麻油、小磨香油)不得摻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意即摻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能稱為芝麻油(香油、麻油、小磨香油)。新標準中還特別提到,這個標準為強制規定。
專家認為,芝麻油香精屬于化學合成產品,如果不按規范使用,就是濫用食品添加劑。在假麻油的加工過程中,如果超量使用了食用香精,會給人體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帶來一定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引起腹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而所用香精屬于偽劣產品的話,危害會更大。
鑒別
冷凍后 假麻油現出原形
網上一直流傳著很多種鑒別真假麻油的方法,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冷凍鑒別法,即將麻油放在溫度在零下10℃以下的冰箱中冷凍一段時間后,取出放在室溫環境下,進行觀察比較。
根據這種方法,將之前實驗中的三個燒杯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半小時后取出。
冷凍前區別不清的三種液體,此時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
某品牌麻油仍能夠流動,中間部分略呈現膠著的狀態,液體表面并無異常,顏色是三個燒杯中最深最暗的,與冷凍前的顏色幾乎沒有差別;
使用豆油作為底油勾兌出的假麻油已經完全凝固,呈不流動的膏狀,色素幾乎沉積在底部,上半部分顯現暗黃色,在三個燒杯中顏色最淺;
使用花生油作為底油勾兌出的假麻油,中間部分同樣凝固起來,靠近燒杯壁的部分可以流動,但液體表面出現一層白色泡沫,顏色也比冷凍前淺一些。
將取出的三個燒杯在室溫條件下放置3分鐘,燒杯中的液體開始逐漸出現變化:
某品牌麻油完全成為液體,和冷凍前幾乎沒有區別,只有液體表面漂著一層非常淺淡的油花;
使用豆油勾兌的假麻油,仍然凝固著,仍未融化;
使用花生油勾兌的假麻油大部分融化成液態,半透明的液體漂著少量白色的絮狀物。
將三個燒杯在室溫條件下繼續放置5分鐘后,三個燒杯中的液體相繼恢復成了冷凍前的狀態,外在形態上的區別消失。
鏈接
真假麻油鑒別五法
1.水鑒別:用筷子蘸一滴麻油滴在清水面上,純麻油會呈現出無色透明的薄薄大油花,然后凝成若干個細小的油珠。摻假麻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擴散。
2.顏色識別:將油提子盛滿麻油,然后由高處向油缸內傾倒,若濺起的油花是淡黃色的,表明麻油中摻有菜籽油。
3.加熱識別:將麻油放入鍋內加熱,若加熱后發白,說明摻有豬油;若加熱后變得很清,說明兌入了菜籽油;若加熱后發渾,說明兌入了米湯,過不久就會有沉淀物出現。
4.氣味識別:取一點油于手中不斷摩擦發熱,香味純正的是麻油;有豆腥氣的可能摻有豆油;有辛辣味的,則摻有菜籽油。
5.震蕩法:取一瓶麻油輕輕震蕩,如果氣泡透明,且很快消失,一般是純正麻油。如氣泡不透明,呈黃色,并且消失比較慢,則是劣質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