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謝 磊 見習記者 徐思伽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傳唱幾十年,可歌曲中提到的分幣,如今卻已難覓蹤影,偶爾拿來使用更是屢屢遭遇拒收的尷尬。
紙分幣已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目前只剩下硬分幣在市面上流通。但記者走訪時發現,分幣在便利店、菜市場已幾乎不再使用;在大型超市賣場,即使商品價格精確到分,收銀時也會采取“四舍五入”或直接免掉的方式,將分幣“化零為整”;在商業銀行,想要兌換分幣也往往難以實現。
1分錢的糖果,2分錢的汽水,5分錢的冰棍,使用分幣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在流通領域,分幣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退交通卡
“3分錢你還要啊? ”
日前,讀者蔡先生手中存了好幾張交通卡空卡,他到九江路上的交通卡退卡點打算將這些空卡退掉。“用機器查后發現,卡里還有幾角、幾分錢的剩余。”蔡先生回憶說,這些分幣應該是之前用交通卡加油時產生的。經過結算,他退卡的總金額應該是105.23元。“給,退你105.2元。”蔡先生看著工作人員退回的零錢,蔡先生納悶道:“不是105.23元嗎?3分錢為什么不給?”工作人員聽后似乎也是滿臉不解:“3分錢你還要啊?我們這里沒有分幣,要不再給你1角錢吧。”說完,她就又從窗口遞出來1毛錢。
這1角錢頓時讓蔡先生覺得很尷尬。他當時只是奇怪交通卡公司為什么會在退卡時自動將分幣省略,可工作人員的說辭卻讓人感覺他是要“占便宜”,這讓蔡先生感覺不舒服。
便利店
10個1分錢當場被扔掉
“我忘了這1角錢是哪里來的,反正都是錢,我也沒怎么在意。”葛小姐說,她拿到的1角錢,是將10個1分硬幣用透明膠粘在一起組成的,因為體積大、攜帶不方便,她就想將這1角錢盡早用出去。這天葛小姐在便利店購物時,拿出了這1角錢。不想,當班的營業員看到后直接說:“這1毛錢我們不收的。”營業員表示,店里不收分幣。葛小姐認為,既然是法定流通貨幣,便利店就沒有理由拒絕接受。葛小姐被營業員的堅決不收的態度惹怒了,“你如果不收這1角錢,我就去投訴。”
在葛小姐的強硬態度下,營業員勉強收下了這一角錢,但接下去的一幕卻讓葛小姐傻眼了,“營業員拿到這個特殊的1角錢后,竟順手就扔進了邊上的垃圾箱里,隨后又從自己兜里掏出1角錢放入收銀機。”
超市收銀臺
碰到分幣電腦自動清除
在大潤發楊浦店內,記者發現在散裝、稱重出售的商品區域,有不少水果和蔬菜的標價都帶有分。例如龍眼每斤9.98元、黃蕉每斤4.58元等,除了每斤價格精確到分外,還有已經稱重包裝好的商品價格也有分,比如4個獼猴桃裝在一起,售價為27.92元;一旁冰柜內稱好的青魚段也都明碼標價,粗略看去,價格也基本都不是整元整角的。
除了蔬菜、水果和水產品,散裝的糕點和糖果的價格也會產生分。記者購買了一款每斤售價26.8元的糖果,隨意挑選了一些拿去稱量,價格為12.64元。
收銀臺的工作人員掃描后,電腦屏幕上顯示總價為12.64元,但她按下回車鍵打開收銀柜時,屏幕上的數字跳動了一下,變成了“12.6元”。“4分錢不用付了么?”“碰到有分幣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清除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如果有兩個零頭為8分的商品,那么相加就是1角6分,電腦會計算成1角,還有6分就不要了。“如果顧客付分幣,超市會收么?”“收啊,畢竟那也是錢嘛,不過幾乎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顧客。”
迪亞天天超市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結算。營業員表示,如果4分以下的零頭就直接不要了,如果5分及5分以上就算1角。“要是顧客有5分,我們也收的,但是不找分幣。”
雜貨店、菜場
寧肯多找一角也不找分幣
除去超市,交通卡退卡點、小菜場、雜貨店是最有可能使用到分幣的場所。然而記者走訪后發現,分幣在這些地方已近乎絕跡。
交通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稱,由于加油等原因,交通卡內可能會出現分的情況。在退卡時一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避免分幣的使用。“我們這里最小面額精確到角,但如果消費者覺得自己‘吃虧了’,我們多給他1角也沒問題。”
在成山路上的一家菜市場,韭黃的售價是9.8元一斤。記者隨機挑了一把,攤主過秤后報出了3.1元的價格。“分幣?現在還有誰拿著分幣來用啊?”攤主一邊把韭黃裝袋,一邊告訴記者,早幾年還偶爾會用到5分錢的硬幣,再后來他就直接將零頭“自動過濾”了。“別說是分幣,就算是1角錢的硬幣,有時顧客拿不出來也就不收了。”攤主說,他已經至少有3年時間沒收到過分幣了。
即便是代收水電煤等公用事業費用,賬單上也都是采用“結轉零頭”來收取整數。比如24.52元的費用,2分錢零頭與上個月的結轉零頭累積計算,多余的分幣再計入下期賬單。
銀行兌換
“這個……可能沒辦法”
“兌換分幣?這個……我們這里沒有兌換業務,可能沒辦法兌給你。”得知記者要兌換分幣,山西中路上一家深圳發展銀行的大堂經理面露難色。據她介紹,銀行里面備用的分幣多是支付利息用的,量并不大,要兌換有難度,她建議記者到其他銀行問問。
記者隨后又來到附近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面對記者提出的兌換分幣的“非常規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沒有這項兌換業務,但可以到柜臺試著兌換。“有多少就盡量兌給你多少,小額的話可能還有,如果兌換幾十元,估計就沒有那么多了。”用大堂經理的話講,能否換到全看運氣。
記者拿出10元錢,希望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幫忙兌換成分幣,她詢問了附近幾個柜臺的工作人員后搖搖頭,抱歉地說,“1元、2元我們還可以幫忙兌換,但如果超過10元就不太可能了。而且只有1分錢的硬幣,沒有2分和5分的硬幣。”
記者作了個簡單計算,假使需要兌換10元錢1分錢硬幣,需要1000個;即便是兌換5分錢面值,也需要200個。“說實話,現在收上來的分幣少,我們備的原本就不多,都是用來支付利息、結算的,如果有客戶來換真的很難。”一名銀行工作人員私下里透露。“現在哪里還需要用到分幣啊?我只看到這些募捐箱里有不少分幣,都是銀行找的零錢,有人覺得沒什么用,就直接投進了募捐箱了。”
央行上海總部:分幣仍不可替代
日常生活中,分幣越來越難覓其蹤,分幣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新聞信息處在給記者的答復中表示,我國貨幣發行是按照貨幣發行計劃執行的,各券別的發行量是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狀況、貨幣信貸政策、地區經濟增長速度、物價水平等各方面因素來確定。貨幣發行工作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管理,從上海市的情況看,每年均向社會投放百萬元以上的硬分幣,滿足了市場對硬分幣的需求。盡管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分幣的使用范圍已逐漸縮小,但目前在農副產品收購、小商品交易及銀行付息、結匯等貨幣流通環節,仍需以分幣計價(計息)或用分幣找、付零錢。因此,分幣在市場流通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第十七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與第四條也有相同的規定。因此分幣是我國法定貨幣的一種,分幣的流通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分幣的行為屬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