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霉木筷擺上桌如此“精品”誰敢用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一次性木筷多屬“三無”,難以監管
文/片 本報記者 藍娜娜
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商場美食城用餐,不料卻拿到了一雙發霉的“精品筷”,這讓市民陳小姐頓時沒了食欲。6日,記者調查得知,一次性木質筷子在島城眾多餐具用品店、小飯店都有銷售或使用,其中大多數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同時,對于小飯店自行購置的一次性筷子的衛生問題該由誰監督,相關部門踢起了皮球。
發霉“精品筷”,驚現美食城
6日,市民陳小姐向本報反映,前幾天她在東部一家大型商場的美食城吃飯,不料從服務員手中接到了一雙長滿霉菌的一次性筷子,這讓她頓時沒了食欲。
“環境這么好的地方,怎么還能有發霉的筷子呢?衛生監督部門對餐具不檢查嗎?”陳小姐說,她仔細看了一次性筷子的包裝,雖然標明了“精品筷”,但是卻沒有看見任何關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的信息。后來,即便服務員又給她換了一雙新筷子,但她仍然不敢放心使用。
記者從陳小姐提供的照片中看到,“精品筷”大部分被青綠色的霉菌覆蓋,筷子中間部位還有小缺口。在外包裝的正反兩面,除了標注同樣的“精品筷”、“高級消毒品”、“安全、衛生、實用”等字樣外,就是沒有任何關于生產、使用的具體信息。
隨后,在撫順路、漳州二路、遼寧路等路段附近的多家小吃店,記者看到許多顧客都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用餐,且飯店規模越小,使用的餐筷質量越差。“在外面吃飯本來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飯菜質量都不在乎了,哪還顧得上筷子。”市民孫先生打趣地說。
70雙餐筷僅2元,衛生質量無保證
記者在撫順路批發市場、利津路批發市場、南山市場等地的多家餐具用品商店看到,價格不同、包裝各異的一次性筷子很多。有的一次性筷子質量很粗糙,簡單地被一層薄塑料膜包裹,包裝上的字模糊不清;有的一次性筷子密封在質量較好的硬質塑料袋中,內部附帶牙簽,包裝上注明“QS”生產許可標志,但缺乏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
商戶介紹,最便宜的普通一次性筷子批發價格2元一包(70雙),質量稍微好點的筷子3元一包(30雙),像帶有濕巾的組合筷子,單個價格在7毛左右。
一麻辣燙小餐館的工作人員指著2元70雙的劣質一次性筷子稱,不論是外賣還是在餐館就餐,使用的都是這種筷子。平時筷子都是放在干燥的地方儲存,客人使用時如果發現筷子質量有問題,一般就再換一雙,還沒人為筷子的事情追究起來。記者隨后又咨詢了多家使用同種劣質一次性筷子的小飯店,得到的答復與此類似。
在東部一家商場美食城內,后廚工作人員介紹,各銷售窗口的一次性筷子都由廠家統一配送,且包裝上有生產許可標識。因為是木制品,他們只注意將筷子放在干燥處,對具體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不太在意。
信息標識不強制,監管部門互踢皮球
據了解,2005年9月5日,青島市經貿委、市工商局、市環保局、市建委聯合發布了《關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裝袋的通告》,明確規定自2006年1月30日起,將對生產、銷售、使用這些物品的企業、單位或個人處以“重罰”。
記者在該通知中看到,相關處罰細則均是針對一次性塑料餐具或者不符合規定的塑料包裝袋的,對于一次性筷子沒有做出任何處罰規定。
對此,敦化路工商所工作人員稱,目前國家相關法律沒有關于一次性筷子的禁用明細,所以不能強制禁止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但提倡人們減少使用量。
“商戶要銷售一次性筷子,必須提供出生產許可等相關證件,否則都將被依法沒收。”工作人員說,因為沒有法律強制性規定一次性筷子包裝上需注明生產信息,因此檢查中仍以經營執照、生產許可等證件為主。
青島市質檢局食品生產監管處工作人員告訴,截至目前,沒有接到過青島當地一次性筷子生產企業的申報材料,因此不能斷定青島市內是否有一次性筷子的生產企業,至于外地生產廠家是否應該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他們無法定論。
隨后,記者詢問部分小飯店自行購買的一次性筷子衛生消毒問題由誰負責時,青島市食藥局工作人員稱此事應由衛生監督局負責。對此,衛生監督局監督五科工作人員稱,他們只負責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的一次性餐具,對于散戶購買的應當由食藥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