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4月25日電(記者歐甸丘、周蕊、吳小康)“一毛錢”食品散布在部分中小學校周邊的小賣部里,一些來歷不明、無生產日期、過期的食品混雜其中,成為中小學生口中的“美味”。中小學校周邊食品安全該如何保障?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一毛錢”食品問題多
“最好吃的零食,只賣一毛錢!”17日傍晚,廣西南寧市興寧區三塘鎮中心小學剛剛放學,校門口小賣部商販就開始吆喝。
不到5平方米的地方,一會兒就聚集了數十名小學生。他們掏出5角、1元鈔票買走了一茬又一茬的“一毛錢零食。”
學校周邊售賣食品的小賣部并非“只此一家”。記者在附近的另一個小賣部里看到,標稱潮安縣庵埠鎮某食品廠生產的“興仔牌”小饅頭凈含量7克,售價一角,包裝袋上印著動畫片人物“美羊羊”,注明保質期為12個月,卻找不到生產日期。標稱為湖南省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0克重“調皮小子”酒鬼魚,同樣售價1角,內有八條不到一寸長的小魚狀食品,也沒有生產日期。
在南寧市興寧區四塘新興街上,離四塘小學不到200米的一家小賣部主要銷售針對學生的5角錢食品。在該店,過期時間長達半年的食品仍在銷售,比如,標稱為靈川縣曾記食品廠生產的32克香辣酒鬼方便食品(湘味面粉熟食),生產日期為2011年1月17日,早已超過180天的保質期。
質監部門表示,沒有生產日期或者沒有生產廠家、地址的食品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
問題食品為何售賣成風?
利用各種噱頭吸引學生購買,是小食品促銷的主要手段。“這個5角錢的麻辣賣得最好,馬上要斷貨了。”四塘小學附近一個小賣部的老板指著一袋麻辣食品對記者說。記者拿起來仔細一看,標稱“田老五”牌的28克熱狗腸湘味面粉熟食,整個包裝上沒有生產廠家名稱及地址。
該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些食品都是從南寧進的貨,“反正吃不死人,價格又很合適,小學生每天幾毛錢圖個快活。只要東西吃著有點味道,他們就很喜歡。”
“孩子們都還小,不懂事,缺乏基本的食品辨別能力,他們哪里懂得去看什么生產日期和QS標志?只要有的吃,孩子們就一窩蜂買去了。”一位學生家長李先生說,這些小賣部根本不存在開發票這一說,孩子吃壞了肚子還找不著小賣部什么責任。
當記者問及工商部門或者消費者是否會來“找麻煩”時,一些小店老板表示:“一般不會的。況且這些小食品每次拿出來賣的都是少數,查了一點點工商也沒法對我們怎么樣。幾毛錢、幾塊錢的東西賣出去以后,哪個人會折回來和我們計較?萬一真有人來找麻煩,只要不認賬,他們也沒有辦法。”
“貨”是從哪里來的?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走訪了南寧市多個學校附近的小賣部,發現這些明顯不合格的產品標稱生產地方多來自廣東潮州、河南鄭州、湖南長沙等地。
多家小賣部的老板都告訴記者,這里有專門配送小食品的車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送,每次都批發一點放在店里,賣完之后,差不多他們又會開著車送過來。“只知道他們來自南寧,但是沒有他們的聯系電話,都是單線聯系。”
孩子們的健康誰來管?
三塘鎮中心小學的一位孩子家長譚先生告訴記者,曾多次囑咐女兒不要購買,卻未能奏效,“她看到同學去買,就控制不住也跟著去買。”于是譚先生常常在放學前趕到學校去接孩子,防止孩子偷偷購買小食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怎么就沒人來管管這些小店呢?”
三塘鎮中心小學的蒙老師說,平時老師們都告誡學生,不要購買那些不衛生的小食品,但對校門口的幾家零售店,她表示很無奈。“畢竟我們不能強行把校門外的小賣部關閉。”
對于學校周邊食品安全隱患也引起了工商部門的關注。一位工商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并未對學校周邊食品抽檢形成機制,沒有專項經費和人員保障的條件下,監管就往往流于形式。“只要抽檢總能發現一些問題,也能夠對違法售賣不合格食品的商家形成威懾,這樣的抽檢應當制度化。”
河南鄭州市十八里河鎮是生產小食品的重鎮,媒體日前曝光該鎮存在制作小食品的“黑作坊”。記者在該鎮暗訪時發現,在工商、質監等執法部門的排查和打擊下,小作坊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這種“拉網式排查”并未觸及小作坊存在的根源——不規范的出租屋管理,一些房東甚至主動配合黑作坊制作小食品。
一些受訪人士表示,打擊非法小食品應當從源頭著手,不僅要查處黑作坊,還應當規范出租屋管理,打擊不良房東,將黑作坊存在的土壤一起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