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導致電信業落后?誰決定電信業未來?
中國的電信業一度展現出令人稱奇的“大躍進”,但何以后來又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乃至在今天與用戶的期望值產生了新的矛盾?把電信業的問題一律歸咎為壟斷是容易的,也是片面的,因為這與事實不盡相符。
去年以來,中國電信業陷入新一輪的社會批判,批評的聲音來自像發改委這樣的政府部門,來自像央視這樣的新聞媒體,來自像DCCI這樣的專業機構,更來自廣大用戶的民意洶洶。在“中國寬帶比韓國貴100倍”,“中國手機速率全球倒數第二”等指證下,社會對電信業的不滿再度被點燃。
這場暴風驟雨式的批判令人喜憂參半。我們看到對電信運營商的攻擊明顯有夾雜私利和理性不足的成分,這令人遺憾。但這輪風波也自有其積極意義,它將“國內電信水平與世界拉開差距”這一隱形問題鬧得人盡皆知,而這種警醒,勢必刺激中國電信業展開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又一次跨越浪潮。
電信業身陷四面楚歌
去年從“壟斷調查”到“假寬帶”,不同的機構組織對電信運營商展開輪番炮轟,直指國內寬帶“低速高價”。作為對批評的回應,2012年,工信部宣布了“寬帶中國”戰略,要求電信運營商加快寬帶提速,促進上網資費下降。正當運營商今年捋胳膊、挽袖子準備對寬帶大干快上,批判的矛頭又指向了移動通信。最近輿論熱議“中國手機上網速率全球倒數第二”,群起聲討國內移動通信水平落后。寬帶網絡還沒搞定,移動網絡又成千夫所指,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電信運營商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從專業的角度看,所謂“中國寬帶比韓國貴100倍”,“中國手機速率全球倒數第二”云云,幾近胡扯,但人們無法否認這些說法所煽動的民意趨向。就像大澤鄉的戊卒一會從魚肚子里發現“陳勝王”的帛書,一會半夜聽到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雖然都是人為設計的把戲,但勾起的揭竿反抗心態倒是真的。中國的電信業絕不像外界批判的那么不濟,但的確與國際水平在拉開差距,也難以讓廣大用戶滿意,這是當前對電信業掀起一波又一波批判浪潮的社會根源所在。
而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如果廣大用戶對電信業的發展感到不滿,電信運營商究竟該承擔多大的責任?
[page]
為過去十年付出代價
三年前我曾寫過一篇評論,指出當前的中國電信業在市場繁榮的表象背后,隱藏了一個事實——國內電信技術再度落后于世界水平。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信業曾抓住全球通信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變的契機,進入超常規發展的黃金期,一舉從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跨越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當時無論是電話、手機還是寬帶,都趕上了世界潮流。但這輪大躍進之后,中國電信業突然進入一個奇怪的停滯期,從3G通信到光纖入戶,世界上先進的電信技術在我國基本不采用。現在大家都抱怨寬帶上網、手機上網比國外慢,但今日之果無非昨日之因,根源早在十年前即已種下。
中國的固網和移動通信,都一度展現出令人稱奇的大躍進,但何以后來又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乃至在今天與用戶的期望值產生了新的矛盾?究其根源,有兩個方面。
一個即是2001年的第二次電信重組。這次電信重組的缺陷在業內已多有反思,在移動通信的爆炸性增長期,通過制度設計讓中國移動幾乎壟斷這一市場,從根本上鑄就了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霸主地位。在這種市場形態下,中國移動的凈利潤動輒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6倍、8倍,通信市場完全失衡。承擔固網運營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網通)越來越被邊緣化,既沒有足夠的資源也沒有足夠的動力投入寬帶升級、光纖到戶,導致國內的寬帶水平與世界的距離逐步拉大。直至意圖削弱移動壟斷優勢的第三次電信重組之后,電信、聯通才開始發力光纖到戶建設,而這時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寬帶鴻溝已經形成,盡管勉力追趕,但今日仍被詬病落后國際。
第二個原因是扶植自主創新。國內的移動通信發展水平也一度與國外齊平,但隨后止步不前。中國的3G牌照討論8年不發放,而根本原因就是等待自主創新技術TD-SCDMA的成熟。在國外大舉發展3G的時候,國內長期停留在2G水平,且自我安慰國外的3G都是泡沫與浮云。等自主創新的TD-SCDMA姍姍來遲,我國的3G才終于在2009年得以起步。這兩年電信、移動、聯通推進3G的速度絕不算慢,但問題是已棋差一著。當國外發展3G時,我們停在2G原地守候;而當我們剛剛上馬3G,國外已有49家電信運營商投入了4G運營。如果說中國的移動通信水平落后國際,責難電信運營商并不客觀,那更多是從國家利益出發,為扶植自主創新付出的代價 。
[page]
第二次跨越就在眼前
把電信業的問題一律歸咎為壟斷是容易的,也是片面的,因為這不完全符合事實。澄清中國電信業再度落后的一些客觀原因,并非有意為背負罵名的電信運營商開脫,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一個產業的進退興衰并非完全由企業自身所決定,國家戰略、政策環境、市場架構等都對產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思考電信業的未來。
去年以來對電信業的社會批判,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促使政府、企業、國民都開始正視“中國電信業與世界拉開差距”的問題,重新趕超勢在必行。如果把上世紀90年代視為中國電信業的第一次大躍進,那么在21世紀的10年代就將是中國電信業的第二次大躍進。在這10年,人們可以期望通過光纖到戶的建設使寬帶速率沖向100兆乃至1G,而3G向4G的演進也必將在隨后的幾年展開,國內寬帶網絡與移動通信的發展有望再度躋身世界潮流。
而在令人振奮的第二次電信大跨越中,我們要看到,過去電信業的退步,不都是電信運營商的問題;而未來電信業的發展,也不全是電信運營商的責任。在新的歷史時期,該制訂怎樣的國家戰略,該形成怎樣的政策環境,該引導怎樣的市場架構,同樣決定著中國電信業將有著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