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齊文婷 發自深圳
在360下架事件之后,“刷排名”的壞名聲像一片烏云籠罩在中國開發團隊頭上。
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高風險、低收益促使越來越多的團隊利用潛規則,雇傭網絡水軍刷應用下載量、好評,以期產品在AppStore(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上成功“露臉”。
“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正在APP營銷中起作用,有APP開發人士表示,利用水軍沖榜已經成為許多公司進行營銷的常規手段。事實上,常規的APP推廣方式包括利用APPStore廣告、應用程序內置廣告、第三方軟件推送等,且通常能獲得不錯的推廣效果。不過,隨著刷榜水軍的“崛起”,上述方法雖正規,卻顯得又貴又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自蘋果應用商店開放人民幣支付以來,移動應用商店中的水軍迅速泛濫,其刷排行榜的手段之奇、收效之快、價格之低皆令人稱奇。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行業性的浮躁之風,導致了市場越來越嚴重的惡性競爭,未來或引發市場衰退。
AppStore催化的“六毛黨”
活躍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水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六毛黨”,根據市場最新報價,每刷一個APP下載僅需6毛錢,如所需下載量大還可打折。
在日益增強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刷榜的生意也變得風生水起。
“現在刷榜的人太多、太瘋狂了,以前用2萬元就能刷進AppStore總榜,現在的熱門分類里,沒有5萬塊錢做不成。”一名水軍“頭子”向記者表示。
今年元宵節期間,360手機衛士、360口信等應用軟件突然被蘋果AppStore同時下架。蘋果公司聲明指出,調查發現,360口信的數百好評皆由同一個IP操作。就360口信刷票現象,蘋果方面早在1月21日就往360開發者賬號上的郵箱發郵件問詢過,但未得到回復。蘋果之后也撥打過其上留下的座機號碼,也無人接通電話,因此采取措施將其產品下架。
雖然上述事件最終和局收場,但也使得應用商店刷榜的產業鏈條浮出水面。
據了解,蘋果應用排名主要遵循前一周銷售量(下載量)的加權平均,每天的權重都不一樣,當日的銷售量(下載量)是被加權至8倍、前2天則是5倍、前3天則是2倍,依此類推,因此最近3天的銷售量,成為決定排行位置的關鍵因素。
有營銷公司總結“生意經”:如果一款應用軟件想要迅速沖進蘋果商店排名前一百,只需當天的下載量超過3萬次就行。這也意味著,只要應用開發者肯花上2萬元找這家公司刷量,當天就可以讓應用排名進入前一百名。
相關產業“營銷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只要通過簡單的技術手段,就可以迅速在AppStore中造假:刷榜公司主要使用一些可具備操作記錄錄制的工具,并通過自動更換代理IP地址的軟件,利用本地提交的數據包來進行自動投票。
通過這些工具,營銷公司僅需幾臺電腦、幾個水軍,就可以幫助客戶實現沖量、沖榜的要求,即使是此前默默無聞的應用產品,只要開發公司舍得砸錢,打進排行榜前列也不在話下。
“現在競爭最激烈的就是游戲類產品,有的公司為了沖榜,會一次性刷10萬元的量。”該人士稱。
對此,蘋果官方近日正式向開發者提出警告:當你推廣自己的應用時,不應使用宣傳或保證你獲得AppStore頂級排名的服務,即使你并未親自參與操縱AppStore排名或用戶評論的行為,雇用這類服務仍有可能導致你失去蘋果開發者項目的會員資格。
當記者詢問如何規避蘋果打擊時,有營銷公司強調其服務均采用人工操作,因此沒有風險。也有公司實話實說,表示目前已經無法擔保大量刷榜不會出現潛在風險。
三款中文游戲排名遭質疑
2008年6月,iPhone3G和AppStore同時發布,AppStore的出現,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應用銷售平臺,開發者可以利用這一平臺將應用轉化成金錢。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總數約100萬人,但其中虧損的占到64.5%。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也表示,目前除了為國外游戲或工具公司代工的中國企業、極少數品牌公司以及部門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外,大多數開發者都在虧本運營。
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境況是:除非產品特別突出,否則產品推出市場后排名極低,很快淹沒在AppStore幾十萬應用的茫茫大海里。
“做完游戲往AppStore一扔就收錢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對我們個人開發者而言,創業越來越困難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開發者說。
據他介紹,在AppStore中,小游戲上線通常只有兩周的活躍期,小團隊由于條件受限,不能迅速更新以增加游戲的可玩性,幾周后下載量就會降至每天2到3個,如果不對其進行“特別”推廣,這款游戲也就被宣告“死刑”了。
為此,一些中小開發商選擇刷榜將產品展示給用戶,獲得關注;大公司也不惜成本地刷榜搶占展示位置;更有創業團隊為了吸引VC投資,人為沖量偽造成績單。
近日,歐美手機游戲網站PocketGamer對三款中國手機游戲在“美國收入榜名列前茅”進行了質疑,并將“慣犯”、“欺詐”這些字眼套到它們的頭上。這三款游戲分別是互愛科技推出的《胡萊三國》、上海魔樂推出的《掌上三國》及浙江億進的《快樂棋牌HappyCity》。其中,《胡萊三國》在美國時間2月7號達到美國AppStore排行榜第3的位置,《掌上三國》2月8號“悍然”沖到了第7,《快樂棋牌》則在2月3日沖到了77名。
這三款游戲全部是中文游戲,卻取得了美國收入榜的高排名。同時,應用下方的評論顯示許多用戶投訴,聲稱從未付費過。
對此,有公司曾公開回應稱,產品被刷榜的主要原因在于淘寶網(微博)上黑卡泛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上述三家公司,互愛科技接線人員表示,由于不知找誰對此事負責,因此不便回應;浙江億進公司相關人員表示,沒有證據證明該公司游戲刷榜,蘋果也未就相關事宜前來問詢,但其并未提供相關的數據以證實這一說法;由于《掌上三國》的運營公司上海魔樂并未在官網、AppStore等處公開其公司名稱、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記者將相關采訪問題發至其客服郵箱,截至發稿前未能收到該公司的答復。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個App是否人為刷榜非常容易鑒別,如果一款應用的下載量從幾百名飆到幾十名,而收入卻沒有明顯提升,則肯定有假。
有評論指出,在美國玩家還沒達到“熟讀中文”并且這些游戲從未推出過英文版的情況下,迅速沖榜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部分中國公司的刷榜行為,使得中國游戲還未功成名就,就先在海外“臭名遠揚”。
也有開發者提出質疑,“我每天被各種合作公司QQ、電話、郵件要求親密接觸,想幫我們的產品刷排名、內置廣告和推送,難道不用這些方法進行市場推廣,就是異類了么?現在AppStore上充斥著各種作弊刷排名上榜的App,簡直是劣幣驅逐良幣啊!”
常規推廣“又慢又貴”
根據一家AppStore營銷公司的最新報價,“刷入”中國區免費總榜TOP200收費2000元、TOP100名收費4000元、TOP10名收費15000元、TOP5名收費20000元、第1名收費50000元。
該公司同時承接中國、美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刷榜業務,其中中國區和美國區收費最貴,美國區同類費用又高出中國區1倍。
同時,中國區根據應用分類刷榜收費也各不相同,游戲、娛樂、社交、生活、工具類的價格均被炒高,而新聞、音樂、財務等門類收費較低,進入類似門類TOP10僅需3000元。
“我們公司一個月大概可以做100多單左右,最好成績是幫助客戶成功打入免費榜單TOP1,之前也曾經有客戶要求我們把總榜排行刷到175,在刷榜引起廣泛關注后,該應用的下載量竟然自己走到了總榜前20。”該營銷公司人士稱。
一位應用開發商講述了他的“戰績”。去年,其所在的公司推出一款游戲產品,類似“憤怒的小鳥”,通過不到兩個月的推廣,創造了下載量超過40萬、中文排行前十的奇跡。以每次下載量0.99美元、分成70%計,收入接近30萬美元。
一位App開發團隊公司創始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利用水軍沖榜已經成為許多公司進行營銷的常規手段,“利用AppStore廣告位推廣、CP內置廣告,以及第三方軟件推送,都能取得較好的推廣效果。但是,相對于利用水軍刷榜來說,這些方式卻顯得又慢又貴,因為這些渠道通常按照用戶激活數量進行收費,價格從每個激活4元至20元不等,相對較貴。而選擇刷榜的話,只需花費20000元能刷到排行榜的第三名,并且利用這種方式吸引到的新用戶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