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地政府實行海鮮最高限價,但游客表示看不懂計算公式
□專題策劃 廖卓斌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特派記者 彭博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特派記者 朱元斌
龍年春節,三亞“宰客門”事件引起廣泛關注。連日來,信息時報記者調查三亞集貿市場及海鮮排檔時發現,海鮮排檔的海鮮售價幾乎是海鮮零售價格的兩三倍。而三亞物價部門規定的海鮮最高限價,幾乎是海邊海鮮排檔的實際銷售價格。
此外,信息時報記者昨天從三亞市方面獲悉,三亞市工商部門經多方調查取證發現海島漁村海鮮排檔存在欺客宰客、誤導消費行為,三亞市工商部門決定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并給予最高額度罰款。
“宰客”排檔
被吊銷執照并最高額度罰款
上月29日,網友羅迪在微博上實名反映他的朋友高先生在三亞海島漁村海鮮排檔點3個菜花掉近4000元,鄰桌吃一條魚花6000元的微博受到網友廣泛關注。
據三亞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工商部門對全市海鮮排檔春節期間的經營情況進行認真全面排查,尤其是對海島漁村海鮮排檔在春節期間使用四聯點菜單等情況進行綜合調查取證。經查實,海島漁村海鮮排檔在經營中使用實際上不存在的海鮮品名,如使用白帝螺、寶塔蟹等誤導消費者。此類行為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所指的欺客宰客、誤導消費行為。
在掌握其違法經營證據的基礎上,三亞市工商局決定依法吊銷海島漁村海鮮排檔的營業執照,依法給予最高額度罰款,將該店股東及負責人列入黑名單,并且三年內不得擔任同行業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股東。
政府限價
普通游客難看懂計算公式
信息時報記者從三亞市物價局了解到,2011年1月,三亞市開始實行餐飲海鮮品平均差價率管理。三亞海鮮品實行最高限價屬全國首創。
連日來,信息時報記者調查三亞集貿市場及海鮮排檔時發現,海鮮排檔的海鮮售價幾乎是海鮮零售價格的兩三倍。而海邊海鮮排檔的海鮮售價與政府最高限價具體有多少差距?信息時報記者在三亞市物價局官方網站,查詢到2月3日發布的《三亞市海鮮品社會平均批發參考價格和最高銷售價格》,其中列出了2月3日的社會平均批發參考價格和2月4日的海鮮排檔最高銷售價格。
海鮮的最高銷售價格為,龍膽石斑每斤271元,白鯧魚每斤115元,墨魚每斤128元,大花龍蝦(2.0斤左右)每斤961元,富貴蝦(8個左右)209元,紅花蟹(大)每斤418元,紅花蟹(中)每斤314元,海白螺每斤17元,扇貝26元。
信息時報記者對比發現,在物價部門限價的海鮮種類中,海邊海鮮排檔的海鮮售價與最高限價之間,大多數十分相近,有的甚至超過限價,比如扇貝等。
在三亞市物價局的網站上,有一條對海鮮最高限價的說明:
“說明:1.當天公布的海鮮品社會平均批發參考價格,為次日海鮮排檔制定實際銷售價格的參考依據。實際銷售價格不得超過最高銷售價格。
2.2012年海鮮排檔餐飲海鮮品平均差價率:魚類190%;螺貝類160%;蝦類90%;蟹類90%。
3.最高銷售價格計算公式:
某海鮮品銷售價格=某海鮮品購進價格×(1+平均差價率合理幅度)
如:劍曹魚(鱸魚)=36×(1+10%)×(1+190%)=115元。(注:10%為購進價格的最高幅度)
基圍蝦:25×(1+10%)×(1+90%)=52元。”
平均差價率如何算出?為何魚類與蝦類的差價率不同?記者隨即采訪了幾位來三亞旅游的游客,他們均表示“看不懂”。
“在現價范圍之內就不算宰客?我感覺政府的最高限價本身就很高。我不知道政府制定的最高限價是否合理,但現實是海鮮排檔的菜價高得離譜,工薪階層難以承受。”游客黃先生說。
記者調查
排檔海鮮價
基本“頂格”標示
2月4日上午,信息時報記者在三亞灣路的一家海鮮排檔看到,芒果貝的售價為每斤114元,青花蟹每斤209元,花龍蝦588元每斤,龍膽石斑一斤270元,大的紅花蟹每斤售價290元,海白螺每斤17元。
在另一家檔口,一名男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稱量一只青花蟹的重量。他說,按照物價部門的定價,大的青花蟹與小的售價不同。1斤以上的屬于大的,最高限價為209元。所以,他要仔細稱量每只青花蟹的重量,按不同類標價。
隨后,該男子拿著一張手抄的當天海鮮最高限價,調整每種海鮮的價格標牌。調整后的價格,雖然都在最高限價范圍內,但幾乎與最高限價相差無幾。
2月5日,記者又來到三亞大東海,查看東海龍宮、大東海漁村等幾家海鮮排檔的價格。在這里,記者還看到了幾天來發現的最貴的一種海鮮——蘇眉魚,每斤售價高達1688元。在這幾家海鮮排檔,除了海鮮,其他菜品的價格也不便宜。廣式燒鵝98元一份,海南椰子飯58元一份,本地空心菜48元一份,涼拌黃瓜條58元一份。
信息時報專訪三亞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
“海鮮品平均差價率管理還在探索中”
三亞市海鮮品的平均差價率是否合理?具體如何制定?是否需要改進?2月6日上午,三亞市物價局副調研員陳金波接受信息時報專訪,回答了以上疑問。
平均差價率經科學計算得出
信息時報:差價率管理只針對海鮮排檔嗎?
陳金波:是的。目前三亞有近170家海鮮排檔,均在管理范圍之內。
信息時報:海鮮品的平均差價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陳金波:相關部門根據三亞市海鮮排檔餐飲店的分布,分別在春園路片區、榆亞路片區、三亞灣路片區和友誼路片區,共選擇24家具有代表性的監測點。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每5天對監測點主要海鮮品的進貨價格和銷售價格進行監測。
由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在各片區監測點選擇兩家海鮮排檔餐飲店開展價格成本監審,掌握其運營成本費用動態。
利用科學的方法測算出海鮮排檔餐飲業各海鮮品的平均差價率。其中還扣除了虛高標價、旅游團隊就餐不合理的回扣。
信息時報:有些游客認為,如今海鮮排檔的海鮮售價雖未超過最高限價,但價格也非常高。有人覺得是因為最高限價定高了,甚至覺得最高限價反而幫助經營者“合法宰客”。
陳金波:平均差價率是使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游客覺得海鮮價格高,可能是因為海鮮進價高,以及海鮮排檔的經營成本高。
三亞春節前處罰9家排檔
信息時報:可現實是,海鮮的價格確實比其他海邊城市高出許多。
陳金波:三亞旅游的承載率是一個關鍵問題。三亞有70多萬人,春節期間來了50萬游客。人來得多,海鮮就這么多。海產品供不應求,市場零售價格高了,海鮮排檔的價格也隨之增加。
信息時報:對于違規經營者,處罰力度如何?
陳金波:2012年春節前,我們在巡查過程中,共發現9家違規排檔,對其進行了300元~1000元的處罰。
平均差價率可能作出調整
信息時報:三亞海鮮品平均差價率是否還會調整,調整的趨勢是什么?
陳金波:三亞實行海鮮品平均差價率管理屬全國首創,我們還在探索中,我們也希望找到更加合理的平均差價率。
在下一步的改進中,我們主要想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當市場供需矛盾突出時,平均差價率應如何隨之改變,以達到更科學、更合理的目的。另一個是怎樣更好地實行差價率管理,而不增加行政成本。對此,我們找了很多企業、經營者和游客座談,也希望大家能為三亞的更好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