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送禮乃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會為收到一份貼心、精美的禮物而欣喜和感念。尤其對中國人而言,中國人尊崇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于是,見面要禮,臨別要禮,辦事要禮,行商要禮,感恩要禮,圖報也要禮。然而,當下在物質潮流沖刷下,禮品的情感內涵、文化意味被稀釋乃至變味。很多人用禮品價格衡量送禮心意,把高端禮品視為身份象征,在貴重程度的攀比中炫富斗富。應該如何保持傳統(tǒng)禮儀之道,讓禮品回歸情意本位,讓送禮變得清新親切,我們是時候反思了!
變味禮品催生亂象
禮品回收:坐收漁翁之利 商販可日入萬元
從禮品供應商到禮品分銷商,再到送禮人、收禮人,只有收禮人對送禮人進行了價值回饋,整個禮品鏈條才能形成完整的閉環(huán)。從淘寶網(wǎng)(微博)到實體店,節(jié)日期間的禮品回收是一個熱門行業(yè)。典當行、回收商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雅賄”:古玩字畫 暗錢洶涌
如果從禮品的價值而論,無論是真金白銀、參茸蟲草,還是名煙名酒、名表名包,令人震撼的程度似乎都無法與古玩字畫相媲美,因為它們少則幾萬、十幾萬,多則數(shù)十萬甚至百萬、千萬,更重要的是其中有慣常禮品所不具備的“風雅”和“別致”。
奢侈包圍:中國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占據(jù)全球份額的28%,已經(jīng)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中國式奢侈品熱的背后是什么?對中國而言,登上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的位置是喜是憂?
過度包裝:包裝垃圾年廢棄價值4千億元
近年來,過度包裝現(xiàn)象越發(fā)普遍,涉及茶葉、名酒、保健品、化妝品等諸多產(chǎn)品。很多產(chǎn)品的包裝用到了紙、木材、塑料、皮革、金屬、絲綢、水晶等多種原料,里三層外三層,甚至還出現(xiàn)了純銀、純金的包裝。
送禮大堵車,“路演”的腐敗
中秋節(jié)前一周,北京交通一直非常擁堵。進京車輛大幅增加是重要原因。有北京的哥稱,北京每到過節(jié)前10天,交通都非常擁堵,主因是進京送禮請客的人太多。
教師節(jié)成“送禮節(jié)”:送也糾結收也糾結
在相關調查中,近七成家長表示“愿意送禮”。但是,老師們卻心情復雜,“收與不收都很糾結”。一位教師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帖號召大家過“不收禮”的中秋,卻引來不少網(wǎng)友回復:“別逗了! 在“送禮”和“收禮”的糾結中,折射出耐人尋味的社會心態(tài)。
茅臺:飛天茅臺零售價破2000元大關
53度飛天茅臺出廠價為619元/瓶,與終端售價突破2000元/瓶之間存在超過300%的利潤。或許在中國,國酒茅臺早已超越了其本質屬性,而是變成了極具象征意義的“超級禮品酒”?傊,對于送禮人和收禮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味兒”,而是“范兒”。
冬蟲夏草:每公斤賣到30多萬元
現(xiàn)在條數(shù)僅有1500條的蟲草每公斤可賣到30多萬元!”1月7日,在全國最大的蟲草交易市場——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專業(yè)市場,一位來自甘肅的商販向記者晃動著手中一個看上去輕飄飄的黑色塑料袋說,“這里面的蟲草足能買回一輛高檔轎車!”
“拉菲”:成本10歐元售價8萬元
拉菲雖然算得上是法國頂級葡萄酒,但也僅僅是“之一”,遠遠算不得最好。但是,香港富人對它的鐘愛很快傳到了中國內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政商界最上層的圈子中已經(jīng)開始流行喝拉菲,畢竟茅臺、五糧液再貴重,也終究是土產(chǎn),喝拉菲就顯得國際范兒了。
名牌鋼筆:價格高達數(shù)千美元
在世界許多地方,對于商界管理人士而言,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讓昂貴的鋼筆成為過時之物。但中國的專業(yè)人士們卻越來越多地搶購它們,因為鋼筆在中國的商界送禮文化中很有用。
讓禮品回歸情意本位 有賴于文化自覺
異化的禮品,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物質越來越豐盛、選擇越來越多元的今天,堅守價值理念、彰顯文化追求、保持生活品質,面臨著更為復雜的考驗。那些拎著名煙名酒奔走于送禮之途去完成“任務”的人們,或許正陷入某種物質迷局與心靈之惑。因此,讓禮品回歸情意本位,讓送禮變得清新親切,還有賴于人們的文化自覺,有賴于一種新型消費文化的塑造。
領導干部要嚴把年節(jié)“人情關”
事實上,早在年前中央已經(jīng)發(fā)出通知,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在元旦春節(jié)期間嚴格執(zhí)行廉潔自律各項規(guī)定,大力弘揚勤儉節(jié)約良好風尚。這一“年節(jié)反腐”的警鐘鳴響,無疑是提醒各級領導干部明確劃分感情與法紀的界限、情意與交易的界限、個人身份與職業(yè)身份的界限。這是黨政的紀律要求,也是領導干部自我保護的必要。
攀比不是傳統(tǒng)文化 過節(jié)送禮:重在禮輕于物
保持守望相助的傳統(tǒng),保持君子之風,才是保持傳統(tǒng)禮儀之道,攀比不是傳統(tǒng)文化,也不是應該提倡的風氣,禮物貴重,并不代表著情意更重。過年送禮,重在禮,輕于物。對于掌握權力的人來說,更應該潔身自律,不能輕易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