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制售假藥案值逾2億 我市公安聯手藥監查獲重大網絡制售假藥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39條規定,藥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準進口,并發給進口藥品注冊證書。第48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未經國家批準生產、進口銷售的按假藥論處。
深圳特區報記者 趙新明 通訊員 呂悅 謝曉婷 文/圖
在現實生活中,他是令人艷羨的大型企業的駐外員工,在虛擬世界里,他卻是網絡銷售假藥團伙的首腦人物。過去的兩年中,他未經手過一粒藥丸,卻獨自操盤數千萬元藥品的非法流動。11月17日,公安部打擊制售假藥犯罪專案集群戰役統一收網,包括犯罪嫌疑人何某及其假藥制售網絡在內的3個網絡銷售假藥團伙被連根拔起。昨日,我市警方向本報披露了“9·14”專案偵破始末。
醫藥論壇藏匿假藥販售市場
今年7月,市藥監部門對某醫藥論壇監控時發現,有違法分子長期通過網絡銷售從非法渠道進口的貴重抗癌藥品,遂將這一情況通報至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及網監支隊。經過縝密研究,三方于9月14日正式立案,成立由公安、藥監聯合組成的專案組。通過兩個月的深入摸排,“9·14”專案組逐漸摸清了3個在深網絡銷售假藥團伙的作案方式及其活動軌跡。
專案組在偵查過程中發現,其中最大一個售假藥團伙涉案人數超過11人,其中3人在深圳,主犯何某是深圳某大型企業的駐英員工,年齡30歲,大學本科學歷。通常情況下,身在英國的何某從印度直接購買藥品,并寄往香港。到達香港后,再由固定的“水客”將藥物運到深圳。
據介紹,直接郵寄和通過香港中轉、由水客走私帶貨,是假藥銷售網絡中比較常見的兩種方式。相比之下,水客帶貨的方式,更不易被海關查獲。一旦藥品被運入深圳后,售假團伙就會通過網絡將藥品銷往全國各地。以犯罪嫌疑人何某為例,除了兩名固定帶貨的“水客”之外,他還擁有十多個固定的中間商,以及十多個終端買家(患者)。
銷售渠道很隱蔽
專案組發現,假藥銷售者一般會通過網絡做廣告,包括網絡店鋪、醫藥論壇等渠道,形式極其隱蔽。
例如,在犯罪嫌疑人注冊的一間網店上,民警發現,其標注商品并非抗癌藥品,而是“水晶石”,但在其產品介紹中,則會植入大量的藥品藥性介紹,以此掩人耳目。此外,通過在醫藥論壇中發帖的方式,假藥銷售者也可以吸引許多有消費需求的客戶。專案組還發現,為規避法律風險,售假藥團伙十分狡猾,銷售一般只認熟客,以及通過熟客介紹過來的病友,這一類的交易則更加隱蔽。
11月17日,公安部視頻調度指揮全國29個省區市共170個城市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制售假藥犯罪專案集群戰役,“9·14”專案亦成功收網。當日,我市警方設立了12個行動組,出動149名警力,搗毀了三個網絡銷售假藥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搗毀制假窩點10個。
一盒藥可非法獲利數百元
當日行動中,警方共計查獲印度產“易瑞沙”、“格列衛”、“特羅凱”等抗癌藥品37795粒,按正品價值統計涉案金額達4700萬元。記者在位于羅湖某住宅小區的其中一個窩點看到,房間柜子里整整齊齊擺滿名為“格列衛”的藥品。據介紹,這是一種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正品每盒價值可達5000到1萬元。
日前,特大制售假藥團伙主要犯罪嫌疑人何某從英國返深期間,也被深圳警方抓獲。據何某交代,他長期駐外,最初也是幫朋友從海外代購一些抗癌藥品,久而久之后,發現這些藥品需求量大,利潤高,便謀劃將“生意”做大。
據了解,目前我國批準進口的“易瑞沙”、“格列衛”、“特羅凱”等治療腫瘤特效藥均產自英國、瑞士和美國,并不包括印度生產的。印度所產的該類藥品,由于未經授權,沒有進入知識產權公約,售價也相對低廉,一般只有我國批準進口正規藥品的1/3甚至1/8。以“易瑞沙”為例,售假藥團伙從印度每盒進貨價為760元人民幣,零售可賣到1300元,而英國產的易瑞沙則要賣到3500元以上。換言之,賣出一盒便可輕松獲利數百元。
“9.·14”行動中,警方還在現場發現大量郵寄假藥的快遞單,并從犯罪嫌疑人電腦中查到部分銷售記錄。據初步估計,三個團伙近兩年的假藥銷售金額逾2億元。
未經批準進口銷售
的藥品按假藥論處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趙新明)“9·14”專案,是我市警方查獲的首例重大網絡制售假藥案。
據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林顯運介紹,我市警方此次查獲的“假藥”,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假原料、無療效的偽造藥品,而是沒有進口批準注冊、未取得我國藥品準入批號的印度藥廠的藥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39條規定,藥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準進口,并發給進口藥品注冊證書。第48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未經國家批準生產、進口銷售的按假藥論處。
據林顯運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此前規定,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才是犯罪。而今年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規定,進一步降低了其入罪門檻。故以“9·14”專案所抓獲的嫌疑人何某為例,其銷售假藥數額巨大,不僅涉嫌非法經營罪,還涉嫌銷售假藥罪。
網售假藥或危及
患者用藥安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趙新明)網售假藥雖然便宜,但危害性卻不容小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類假藥的銷售不僅違反了現行法律,而且其藥品質量還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用藥安全。
據藥監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藥品的運輸、保管、倉儲有著嚴格的規定和標準。而販賣假藥團伙在儲存、運輸藥物方面的條件都十分簡陋,導致許多藥物的藥效受損。另一方面,一些販賣假藥的團伙會將藥品稀釋,或碾碎加料重新壓片包裝,以獲取更高的利潤,從而損害患者的利益。
據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林顯運介紹,專案組在對嫌疑人何某銷售網絡的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團伙便向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屬回收已開瓶的藥品,回收包裝后,進行二次販賣。由于腫瘤患者很難治愈,而這些抗癌藥品多是緩解病情,因此患者本身很難對藥品的真假優劣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