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虛假宣傳、設定最低消費標準等等是地板選購安裝過程中最常見的困擾。據以往的投訴案例觀察,實木地板的投訴問題多存在兩種:一種是產品實際用料與產品介紹中的原材料不符;另一種就是實木地板出現嚴重的色差問題。
家住南郊的趙先生向記者反映,去年購置的實木地板就出現了色差問題。“我很確定,當時在店面看的地板顏色與安裝工送來的地板顏色不一樣,但是打電話到廠家確認,他們卻堅持顏色相同,理由是兩種地板型號相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據記者了解,即便同一型號但不同批次的產品,會出現色差問題。家裝協會的尚工告訴記者,消費者在選購時不但要記住型號,還要記住批次,如果出現色差問題,消費者有權投訴商家要求更換。
另外,色差問題還出現在同一空間內,地板會出現兩種以上顏色的問題。“我家臥室用的是實木地板,當初安裝的時候我和老公都很忙就沒有盯著,可第二天早上太陽一照進屋里來,我們就發現了問題,一眼看過去至少有三種顏色。我們找商家投訴,他們卻說這屬于正常現象,如要更換的話我們得承擔拆裝費用及損耗費用。”對此,市消協的工作人員建議:“地板因色差產生的糾紛不在少數,在購買實木地板時,如果地板面上的節疤和周邊的木材脫離,就表示這種實木地板并非優等品的木材制造,盡量不要選購此類實木地板,以免出現色差問題。”
紅橡地板涉嫌“山寨”
記者在消協了解到,市場上有很多小品牌商家出售的紅橡地板都存在假冒偽劣行為。另外,打著很多稀有珍貴木種質地的木地板普遍存在虛假宣傳行為,可以說是“山寨盛行”,消費者要特別注意。
據市家協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商家非常過分,用劣質的強化板冒充高檔實木地板,用高仿木紋冒充稀有木種紋路,以高于成本價百倍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但該負責人同時也表示,這也是由于一些“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消費者,盲目推崇所謂的高檔所引起的不健康的購買行為。
另外,陜西省林業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工作人員建議,挑選100%正宗紅橡地板,首先從產地證明和FAS認證證書進行識別,再者,厚度必須達到20-22mm或以上,還可以從肌、膚、色、質、紋等方面對材料進行甄別。防止不良廠家以櫟木或產自美國其它地方的普通橡木假冒。消費者最好讓商家提供其產地來源證明,以防上當。
最低消費惡意損耗成潛規則
上周在大明宮建材市場購買地板的王先生向記者反映,在購買某品牌地板時,銷售人員表示因其購買的數量不足商家規定的最小面積,除安裝費他要自行承擔外,還要加收100元的專門配貨費。
據了解,國內的建材產品大多都有免費安裝、免費測量的附加服務。但生活家地板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年,成本上漲幅度很大,很多要提供免費安裝等服務確實不易,再加之品牌地板對服務的要求又較高,所以售后將成為一塊不可忽視的支出部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王先生遇到的這種情況會很常見。”
另外,鋪裝損耗也是消費者經常能遇到的事。尤其是一些不法商家的惡意損耗,讓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很容易中招。
范女士給63平方米的房子裝修,卻用掉74平方米的木地板,多花了500多元。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木地板實際鋪裝的面積與包裝箱上標注的面積會有出入。消費者通常都會認為,自己花錢購買的木地板是實際鋪裝面積。工商部門表示,對此木地板生產廠商并不買賬,工商部門調解多次也往往無功而返。因此,消費者購買木地板時,一定要讓商家在銷售合同或購貨憑證上注明:木地板面積是產品面積還是實際鋪裝面積,最好讓商家在銷售合同或定金收據上注明商品計量標準和計算方法,以免以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消費者在挑選木地板時,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地板的耐磨度、甲醛釋放量、花色款式等地板質量問題上,而對于踢腳板、地板膠、地板墊等配件的環保問題卻往往不太重視。市家裝協會的尚工還提醒:“木地板的配件和輔料選擇不好,也有可能暗藏殺機。”
據尚工講:“地板膠、踢腳板、地板墊等這些強化復合木地板的配料、輔料,通過與地板搭售的方式蒙混過關牟取利益,已經成為一些地板商的慣用伎倆,而這也正成為百姓家庭的環保隱患。消費者在購買時不要只注重木地板的品質而忽略了這些輔料的質量與環保,對于這些地板配角也要選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產品。”
來源: 挖貝網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新聞糾錯熱線010-58446580 電子郵箱xfqianl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