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星巴克攀上包公做親戚,包公后人卻不樂意了。為什么星巴克要把包公印到杯子上?包公后人為什么不依不饒?星巴克為什么沉默到底?
中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 (記者 趙巍) 據經濟之聲報道,鐵面包公的形象,最近出現在了星巴克咖啡的杯子上。然而這款杯子上印的“洋人面孔”包公像遭遇到了質疑,包公的后人更提出,星巴克擅自使用包公像構成侵權,對包公形象的丑化更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不尊重。
這首歌,很多人都會唱,包公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形象之一。但是現在不是在電視上,星巴克的杯子上也能看到包公的形象了。星巴克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首家門店剛剛試營業,就為合肥推出了“包公杯”,因為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 杯子上包公端坐,但是臉部輪廓卻長得像個老外。包公的后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十分氣憤,認為星巴克讓包公出了“洋相”。
包公后裔:這一舉動首先是一種不嚴肅的舉動。包公是一個世界公認的清官代表,也是中國人民最尊敬的歷史人物。然而星巴克擅自就將包公的形象很粗糙的擅自就放在口碑上。而且設計的背景圖也是非常不尊重事實的背景,讓人感覺非常質疑。作為一個外企在合肥投資,辦了這樣一家咖啡廳,應該首先尊重歷史文化,更要對我們國家的歷史名人尊重。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包公的像完全被他篡改了,把一個外國洋人的臉面來代替中國的包公,你是何居心?
包公一直是正直和公平的化身。他的形象被星巴克使用,包公后裔有異議很正常,但是不是也可以一笑而過?財經評論員陶躍慶認為,雙方應該坐下來談談。
陶躍慶:當然大家覺得包公的形象應該是像英雄一樣的人物,包公后人應該是有一定的質疑。實時上,平時星巴克的被子上印著很多好看的東西。很多人不是沖著包公買這個杯子的,很多人是沖著星巴克買被子的。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包公的后人和星巴克應該坐下來好好溝通。
對此,當地的消費者反應是怎樣的呢?外來的星巴克咖啡加上本土的黑臉包公,這個奇妙的組合一出現就受到熱捧。據說2個小時就賣掉了100多個杯子,有的消費者一買就是5、6個。不過陶躍慶認為,可以從這樣的現象中,想想洋企業成功本土化的秘訣,再想想中國的企業為什么又總是急于西洋化。
陶躍慶:我特別關注的是星巴克的本土化,做的相對成功一些。星巴克在故宮開店的時候,很多人就炮轟。當然最后撤出了,但是他在做各種各樣的本土化嘗試。星巴克在做文化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個企業還是有想法的。但反過來,大家會很奇怪,星巴克本身就是外國企業了,沒有必要特別的中國本土化。我覺得中國企業西洋化得速度倒很快。
對于星巴克是否侵權的問題,星巴克大中華區公關部經理勵靜回應說,星巴克杯子上的包公像是供應商的設計團隊人員手繪的,參照的是包公祠里面的包公像,類似于素描,著作權應該歸于設計團隊人員。但合肥市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的負責人稱要弄清楚包公后人注冊商標的使用范圍后,才能判斷星巴克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