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本刊接到知情人舉報,稱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的部分軋鋼企業,將未經處理的工業廢酸直接排入挖好的深井內,致使昔日北方水鄉的地下飲用水被廢酸嚴重污染。得知這一情況后,《中國質量萬里行》機動暗訪組記者隨即進入勝芳鎮進行調查。
2006年3月5日,一個星期天,記者以購貨的名義進入勝芳鎮建華軋鋼廠進行暗訪。
這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軋鋼廠,一進廠區,記者看到已經加工好的軋鋼制品經過捆扎后,整齊地碼放在院內。記者表明來意后,該廠工作人員詢問記者,是搞國內貿易還是要出口,記者說是要出口。
“周末還這么忙啊?”記者問道。“我們這不分周末不周末,有活了就得干,最近的訂單特別多,所以只好加班了。”一名工作人員說。
在給記者報完價后,記者詢問出口貨物能否保證按時交貨,該工作人員說:“我們這一年出口上萬噸呢,這點不用擔心。”隨后,記者要求參觀一下生產線,對方遲疑一下后便答應了。
在參觀過程中,該廠的工作人員始終跟隨著記者。記者注意到,該廠按照工藝流程分為數個車間。有的車間進行酸洗,有的車間進行加熱軋制,有的車間進行冷卻剪切,還有負責捆扎包裝的車間。
在酸洗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將鋼坯放入含有硫酸和鹽酸的酸水內浸泡,濃重的酸性氣體和金屬味道遍布車間。經過浸泡后的鋼坯變得透亮,但酸洗池里的酸水卻異常污黑。
雖然是星期天,但記者在軋鋼車間里看到的卻是一派繁忙景象。吊車正在不停地把煉好的鋼坯運進加熱爐里,加熱爐燒得正旺,溶化的鋼坯很快就被軋成了鋼條。
記者留意到,酸洗車間有一條管道通向了車間外面,酸洗鋼坯的大量廢酸液正順著管道往外流出。
看到這一幕,記者問該廠工作人員這些廢酸怎么處理,工作人員先是一愣,然后笑著說:“肯定要處理掉,但如果要很好地處理,給您的報價肯定不會是那么低了。”
記者在酸洗車間外發現,這根排酸管道被分成了幾條,有的直接被埋入地下。在縱橫交錯的管道中,記者發現其中一條正通往一個角落。記者趁該廠工作人員接聽手機時,順著這條管道往前走,在角落處發現了一口深井,管道里的酸液正源源不斷地排入井內。在整個廠區內,記者沒有發現任何廢水處理設備。
勝芳的普通百姓對軋鋼企業將廢酸直排入井的做法早有耳聞,一位家住軋鋼廠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這些年好多廠家為逃避罰款,都在廠內打了深井,直接把廢酸排到地下去,滲不到地下去的多余廢水,就接根管子排到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