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來臨東芝彩電"反應遲鈍"無智能電視競品
2011年是中國彩電業智能電視發展元年,國產彩電企業已經緊隨市場發展步伐,搶先布局智能電視市場,海爾、長虹、海信、康佳、三星、LG等紛紛推出了功能強大的智能電視產品,彩電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查數據顯示:智能電視預期購買率已達到32%,市場前景看好,高達97%的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較傳統電視增加的新功能中有自己所需要或感興趣的,而來自國內零售市場的監測數據則顯示,經過近三四個月的集中推廣,目前智能電視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已達到8.3%。面對如火如荼的智能電視東芝彩電竟然毫無反應,甚至還停留在LED電視的銷售推廣上,與市場發展速度嚴重脫節,這一現象無疑顯示了東芝彩電不能深入研究中國消費者個性心理需求變化,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東芝彩電對于中國彩電市場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其他企業。
多事之秋將致東芝品牌影響力逐漸衰落
對于做半導體出身,曾經在產品工藝和質量技術上精益求精的東芝彩電,近幾年卻乏善可陳。"豎線門"發生后東芝彩電的作為已經讓國內消費者失望,不久后的東芝彩電"黑屏"事件,反映的不僅是東芝彩電質量缺陷還有其售后服務系統的缺失,二者使國內消費者對東芝彩電的信任度降到了極點,除了東芝彩電產品質量的下降,東芝筆記本產品的質量也令人堪憂:死機、藍屏、靜電、閃屏等質量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另外,東芝不僅產品質量上存在嚴重問題,其產品導入也呈現出諸多弊端:東芝彩電將數字電視一體機全系列推向市場,并且動用其60%--70%的賣場資源宣傳該產品,另外前不久,東芝彩電發布了裸眼3D電視產品,但是眾所周知,數字電視一體機到今天才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軌道,而裸眼3D電視技術在國內與當前市場環境、消費者認知度并不契合,東芝彩電貿然上馬,其承擔的潛在風險可想而知。目前彩電市場的競爭已經從同質化的產品競爭,走向以消費心理需求為導向的品牌競爭,如果說質量是產品消費市場的核心關注點的話,品牌消費市場關注的更多是心理體驗,東芝彩電近幾年的質量問題無疑使東芝品牌的影響力大打折扣,長此以往,東芝品牌的影響力將逐漸衰落,其銷售數量下降也是不言而喻的。
"嫁接"錯位東芝筆記本無力承重東芝彩電復興
東芝彩電在自救失敗以后,不是尋找具有針對性的中國市場策略,而是寄生于東芝筆記本電腦事業部,殊不知,東芝彩電目前已是千瘡百孔了。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三星、LG、索尼、夏普等一線外資品牌都是依靠彩電等大家電產品來提升旗下其他產品的品牌形象,如索尼筆記本的成功,據索尼集團公布的截止到今年3月為止的業績顯示,實現了24億美元的盈利,其中利潤的主要原因就是索尼筆記本電腦銷售臺數以及市場份額的上升,與索尼筆記本蓬勃發展的情況相比東芝遠不能企及。目前東芝筆記本在國內筆記本市場上已經跌出了前五名;在其他知名品牌IBM、索尼、惠普等價格下降幅度大的境況下,東芝筆記本低價促銷的策略也顯得弱不禁風,其次,由于東芝筆記本渠道調整過于魯莽,使得渠道體系短期內失去控制,產品價格一時失控,整個渠道體系處于混亂中。著名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東芝彩電本末倒置,將東芝彩電歸入個人筆記本電腦事業部,妄圖憑借東芝筆記本幾年來積累的人氣,讓東芝彩電重回中國主力市場,在東芝筆記本品牌影響力弱、渠道與影響力不契合等各方面的情況下,東芝彩電的復興之路步履維艱。
(編輯:ok.童)
來源:速途網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