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劣質的一次性餐盒長期使用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嚴重的甚至會致癌。連日來本報連續報道了一些不正規塑料制品存在的問題。4月16日,記者隨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一行,探訪了臨沂市的三大塑料批發市場,不合格的一次性餐盒竟占市場的80% 以上 ,而青島二三十家生產廠家中正規的占不到兩成。那正規的一次性餐盒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隨后記者探訪了一家正規一次性餐盒的生產廠家 ,其嚴格要求程度堪比藥廠。
樣本調查
不合格餐盒占市場的八成
4月16日下午,記者與董金獅一行一起調查了臨沂市的三大塑料批發市場,發現有大量的劣質一次性餐盒在銷售。董金獅從事包裝材料研究已經20多年了,在調查過后,他跟記者說,市場上的餐盒有的質量非常差,不僅易碎,而且透明度不好,里面雜質很多。不過,由于劣質餐盒選用的材料和生產過程都存在問題,低成本讓廠家“薄利多銷”,一個餐盒一毛錢左右的價格“誘”去了八成以上的市場。
A 臨沂市場
回收廢物造出劣質餐盒
一個餐盒一毛錢就賣
4月16日下午,在臨沂市的三個塑料批發市場中,記者與董金獅及其助理田甜一起,以青島的大學生想做生意為名 ,調查了多家批發一次性餐盒的商家。在臨沂塑料批發市場內,里面有多家從事一次性塑料盒批發的店家。在一家叫做龍騰生活用品的店內,餐盒都是比較高檔的,一個需要三四毛錢,并且沒有透明的一次性餐盒出售。不過,熱情的店老板將我們拉到店外,指著外墻上的一家生產廠家的廣告牌說,如果需求量大的話,可以直接去廠里訂貨,需要什么形狀、厚度都可以定,這樣還省去了中間加價。“價格肯定要便宜,一個也就在一毛多錢。”
接下來我們又來到相鄰的億旭家居用品店內,說明記者的來意以后,店老板給記者推薦了幾種產品。在這些塑料盒上,多沒有生產標識,而有的餐盒看上去黃黃的,里面雜質很多,一看就是劣質產品。
隨后我們走訪了多家餐盒批發店鋪。在與店家的討價還價中,一個餐盒的批發價格多在一毛到一毛五之間,而店家多會說,如果定量多的話,價格還可以商量。
廢物回收當制作原料
為什么市場上的一次性餐盒能賣這么低的價格呢?董金獅解釋說,原因是這些產品主要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光盤、舊發泡餐盒或減震塊等廢塑料生產。“不同種類的原料價格差別很大,一噸價格就得差一兩千元,而要是用工業原料價格會更便宜。”董金獅說,像正規企業加工過程中剩下的下腳料、用過的一次性餐盒等材料都會有人去回收,這些材料回收以后重新加工還可以用于包裝工業制品,但是一些不法加工廠家就會把它直接當成加工原料,以降低成本。
據介紹,這些塑料餐盒價格低廉,每只造價僅四分錢,主要使用了廢塑料、工業碳酸鈣、滑石粉、工業石蠟等有害于人體健康的物質。有的企業為了掩蓋廢塑料雜質,還加入熒光增白劑,以及有毒材料,而現在原材料會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傷害,甚至可以稱作是一個微型的毒品加工廠。
八成以上市場被“分割”
走訪完三個市場,造假情況如何呢?董金獅說,從店里放著的一次性餐盒來看,合格率在60%以上,不過實際的合格率肯定達不到這個數據。
“廠家肯定不會把劣質的產品都擺在店里,雖然不能確定真實的造假情況,但一次性食品餐盒的違規情況確實非常普遍。”董金獅說,20多年來的調查研究,從各方獲取的數據,他了解到中國一次性餐盒市場一年的消費量大約有150億只,而其中120億只竟然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一次性泡沫餐盒。“雖然發泡餐盒已被禁止十年,在生產環節也監管不到,但是現在實際市場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因為價格便宜,在外形看上去差不多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在選購時都會選擇便宜的。”董金獅說,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僅從食品包裝盒本身是很難鑒定它是不是合格的,價格便宜很多的劣質一次性餐盒迅速搶占市場。董金獅說,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這方面的數據和資料,根據行業、企業的開會報上來的數字,每年使用量在150億只左右,而不合格的產品占到一半以上。不過據劉總介紹,臨沂屬于“造假泛濫區”,市場上不合格、劣質的餐盒占了八成。
B 青島市場
二三十家生產廠家,正規的不到兩成
不少企業違規生產
采訪中,臨沂高新技術開發區山東潔諾塑業有限公司的劉總跟記者說,其實這個行業里的從業者大家基本上都認識,誰家什么情況也都比較清楚。“青島是我們公司培育的比較成熟的一個市場,每個月發過去的貨值都在二三十萬元左右,但是現在受沖擊也很大 ,因為價格高,很多貨賣不動。”劉總說,青島目前生產一次性餐盒的企業大約有二三十家 ,其中正規的占不到兩成。“其他的廠家也不是說完全違法,他們大多也有正規的營業許可證,不過在注冊的時候多會打擦邊球,說是生產一些電子產品的塑料包裝盒。”老邱說,塑料盒分為很多個種類,食品包裝盒的要求是最高的,而一些企業卻違規生產一些不合格產品,頂著食品包裝盒的名義出售。
利潤驅動造假,監管也有漏洞
劣質餐盒里的有毒成分對身體會產生嚴重影響。董金獅說,像碳酸鈣和滑石粉,遇酸以后,容易溶解到菜里邊去。人吃進去時間長了,會造成膽結石、腎結石,甚至便秘這些疾病。而石蠟就更可怕,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那么劣質餐盒為什么會一直屢禁不止呢?
“高額的利潤是很多不法廠商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之一。”董金獅說,同樣一噸原料,正品餐盒可能生產6萬個,不正規餐盒則可能生產10萬個,而且不正規的餐盒使用的原料很便宜,因此雖然銷售價格低,可其中的利潤并不少。有了利潤空間,肯定就會有人頂著風險去制造不合格產品。”
另外,就是監管方面也存在漏洞。雖然近幾年不斷地向有關部門反映,而各監管部門也積極查處,但收效并不明顯。“比如有的廠家被查過一次,可罰完款以后,可能會接著生產。”董金獅說,沒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不會去質檢部門備案,質監局根本不知道有這個企業。工商局負責頒發營業執照和市場監管,可這些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時,沒有一家說是要生產發泡塑料餐盒的。這就使這些不法企業有了漏洞可鉆。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下大力氣從源頭開始打擊,先將違法企業的實際情況摸清楚。”董金獅說,摸清情況以后,可以通過媒體曝光和部門執法徹底打擊違法企業,從生產環節做好監管,從而順利規范一次性餐盒的流通領域。
樣本調查
正規一次性餐盒生產嚴格堪比制藥廠
那正規的一次性餐盒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4月16日,記者隨同董金獅一行來到臨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潔諾塑業包裝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已生產食品塑料盒20多年 。在這里,記者參觀了正規一次性塑料盒的生產過程:選購原料都得有“身份證”,員工進車間前必須經過嚴格消毒,而車間內每生產兩小時就消毒一次,指甲蓋的長短都有規定。
A 兩道坎 想進車間先過兩道“坎”
4月16日,記者來到潔諾塑業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霞跟記者簡單介紹了一下,公司成立20多年來一直生產正規一次性塑料盒,產品不僅出口日本,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每月往青島發貨的貨值就在二三十萬元左右。“在生產過程中,嚴格要求員工做好消毒,而為了保證絕對衛生,還專門花大價錢買了先進的消毒設備。”
在劉總的帶領下,記者隨后來到生產車間。進入生產車間前,先得邁過兩道“坎”:一道是在大門口處的高大約在50厘米的擋板,外面是光滑的鋁合金制品,下面與地面貼合;另一道位于消毒室的門口,類似于立體的小櫥柜,普通人輕松邁不過去。董金獅對此表示了贊許:“這兩道‘坎’設得很好,第一道可以阻止老鼠等帶有傳染病動物的進入,而且可以阻擋沙塵的進入。而第二道防止工作人員隨意進出消毒室,將隨身攜帶的沙塵、細菌帶進來。”
B 消毒 指甲長短有要求,水龍頭不能是擰的
在進入消毒室之前,記者在墻壁上還看到掛著一幅規范員工穿戴的圖,里面詳細地說明了進入生產車間的員工的穿戴要求,其中,也對員工的頭發和指甲的長度作出了要求,男員工的頭發不得長于2厘米,女員工的頭發尾部不得露在工作帽以外,而員工指甲的長度都不得長于2毫米。隨后記者來到消毒室,每次進入車間之前員工都要在這里嚴格消毒,一位女員工給記者演示了整個過程:先是換上已經消過毒的工作服,戴上頭套和鞋套,然后在水龍頭旁用清洗液洗手,清洗干凈以后烘干,烘干結束以后往手上噴灑消毒液。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手是不會碰觸任何地方的,就連水龍頭都是腳踩式的。“水龍頭必須是感應式或者腳踩式的,這樣防止員工洗完手再去擰龍頭沾上細菌。”董金獅說,消毒液噴灑以后就不要烘干了,這樣可以保證其效用的持久性。
洗完手以后,員工進入風淋室,對全身的灰塵、病菌進行清理。大約三分鐘以后,才能推開門進入生產車間從事生產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董金獅指明了一點不足,他說,風淋室的門和生產車間的門不能同時敞開,必須是在風淋室的門關上,除塵殺菌結束以后,再推開生產車間的門。這樣可以防止兩個門都開著,病毒從外邊進到里面。
C 生產過程 選購原料得有“身份證”,流程規范
選購原料要求嚴格
要生產一次性塑料盒首先肯定得購買原料。現在市場上的原料有很多種,公司在選購原料的時候一定不能貪便宜選購一些廢料或工業級樹脂 ,必須得選用食品級樹脂。“國家現在出臺了196種標準來規范樹脂原料,至目前為止一共有1000多種合法的添加劑,主要就是為了規范原料市場。”董金獅說,一次性餐盒用的原料必須是食品級的,必須要有合格的檢測報告。
劉總說,他們在采購成片的時候一直是堅持這個做法,在與企業簽訂購買合同之前一定會看這家企業到底有沒有合法的資質,他們的產品經沒經過正規檢測,有無QS認證等 。說到這,董金獅補充說,簽訂合同后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在這期間也要防止原料提供方私自將原料的配方更改或者換掉,以次充好,提供劣質原料。“可以定期將一些原料、產品送檢,一經發現立即停止使用。”董金獅說,正規的原料都是有自己的“身份證”的,企業要看證購買。
不同工種不能隨意“串場”
成片進入車間也要經過消毒。生產車間的張經理跟記者介紹說,倉庫員工將成片從倉庫提出以后,先是放置在緩沖區。“在緩沖區的上方有紫外線殺毒設備,將進入到倉庫的成片進行殺毒。然后由生產車間內的工人將成片運送到車間內,進行生產。”張經理說。
在這個時候,董金獅的夫人魏老師也是化工大學的教授,她提問說,如果貨物太重,車間內工人搬不動,那倉庫工人可不可以幫著一塊給運送到生產車間內?“這個是不允許的,我們都有嚴格的規定,倉庫和生產車間內的工人是不可以相互串場的。”張經理回答,無論是運送貨物還是其他時候,倉庫員工都不允許隨意進入到生產車間內,如果確實需要幫忙,那倉庫工人也得經過事先消毒,換上工作服才能進入到生產車間。
“平常我們在消毒室內每人都會配備兩套工作服,員工必須穿經過消毒的工作服才能進入到生產車間。”張經理說。對于張經理的回答,魏老師很滿意。她說,按照規定生產車間和倉庫的工人不可隨意換動,這樣防止病菌等污染物的流入。
每兩個小時就要消毒一次
成片運入車間以后,員工們就開始加工過程。在加工過程中,員工每兩個小時還得消毒一次。“在生產過程中,員工的手掌可能會出現出汗等情況。為了不讓汗漬污染餐盒,車間內有專門的負離子紫外線殺毒設備,要求員工每兩個小時就得消毒一次。”張經理說,車間內還有自動除塵設備,保證空氣的干凈度,而整個車間每周都會固定進行大掃除。
“雖然說員工每兩個小時都會自己消毒一次,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去碰觸一些東西,這也會在餐盒上留下印記。”董金獅詢問說,在成品出來以后最好20分鐘以內,應該有個設備再進行一次消毒,這里有嗎?對此,張經理回答說,成品生產出來以后還會再進行一次消毒。“車間內專門有個臭氧消毒室,成品生產出來以后,會放到這里面消毒過后再進行包裝。”
◎包裝
外包裝上最好有使用說明
最后到了包裝的環節。在車間外面記者看到,有個區域專門設置著三個箱子,是標準包裝的樣板箱。
對于該企業的包裝箱,董金獅提出了幾點不足之處,包裝箱上除了保證要有“生產日期、生產廠家、質量合格證”以外,最好也能標明有關產品的介紹。“因為這種塑料盒都是用來盛放食品的,對于它們的分類一般的普通市民根本搞不懂,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大部分市民也不會知道。”董金獅說,例如添加一些不可用高溫加熱等友情提示,這樣會更加人性化。
◎記賬
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有據可查
董金獅在最后還提出,公司一定要做好“記賬”工作。從原料的采購到出廠整個過程中都要一一記錄下來,這樣萬一產品出問題以后,就有據可查。查看記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可直接追溯該環節的責任人。
對于這一點,劉總說,他們這些年也已經開始這么做了。“產品生產的環節都會有所記錄,而公司還專門設立了質檢科,專門負責產品的檢測。”劉總說,在出廠之前質檢科還會從倉庫抽檢產品,“質檢科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不合格的問題,可以不經過我的同意,直接叫停生產。”
文/圖 記者 尚青龍